三年申建路
尽管河南省自贸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商务厅厅长焦锦淼9月1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没想到批复这么快”,但其在介绍河南的申建历程时,仍让人感受到我省在申建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早在上海自贸区刚刚宣布成立的时候,商务厅就开始酝酿申建河南自贸区,而且当年我们就到上海做了一些调研,还到商务部自贸区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专门进行了对接,并在当年(2013年)正式提出要申建自贸区。”焦锦淼说。
2013年提出申建后,2014年,我省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争取在河南设立自贸区。当年2月,时任省长谢伏瞻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对河南省自贸区的申建方案、功能定位以及发展目标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认真研究。
2014年12月,省政府牵头召开专家座谈会,由商务厅邀请商务部研究院研究人员,到河南进行调查、考察,帮助我省制订方案;此后我省的专家、学者也集中到一起,对河南省申报自贸区问题进行研究。
2015年,省政府依然把自贸区的申建列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并向省人代会进行报告: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早日设立河南自贸区。当年5月,我省成立了机构——自贸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且向商务部提交了自贸区总体方案(草案)。
2015年8月,自贸区领导小组办公室面向全省科研单位招标,对自贸区涉及的各项政策、制度等进行13个专项研究,请省社科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郑大、河大、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更进一步的论证和研究。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会同商务部研究院形成了《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研究报告》,对河南自贸区总体方案做了细化完善。
努力终于换来硕果:2016年8月31日,新华社发布消息:我国再设7个自贸区,河南在列!
国家发展与河南定位的统一
众所周知,自贸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自此项工作启动以来,上海、广东、天津、福建4个自贸试验区在投资、贸易、金融、创业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此前的四家自贸区有个明显的特点,即无一例外地处沿海,内陆地区尚未形成可复制的发展模式。设立河南自贸区,为广大中西部地区探索开放发展经验,是我国拓宽开放广度,提升开放高度、拓展开放深度,推动形成更高水平开放格局的需要。
河南是第一人口大省,经济规模居全国第五、中西部之首,与广大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结构相似、水平相近,代表性强,辐射范围广。我省有望通过自贸区建设,为中西部地区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据河南省自贸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河南自贸区申建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国家战略中明确自身定位,主要突出扩大内陆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建设中原经济区增长极,和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等国家战略需求;同时,结合河南的区位交通优势、产业基础优势、文化底蕴优势、改革创新优势、辐射带动优势等,明确河南自贸区未来承载的主要功能和试验特色。
焦锦淼认为,河南省自贸区获批建设,将有利于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的联动建设,有利于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商贸物流中心。同时,也将有利于发展壮大中原城市群,推动中原经济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后,形成新增长极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河南自贸区获批建设无疑将加速这一过程。而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向东将密切与京津冀、长三角、海峡西岸经济联系,向西密切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经济联系,向南加强与长江中游地区合作发展,打造对外开放大平台、大市场、大流通体系。
下一步,自贸区怎么做
国家给我省自贸区的定位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的要求,着力建设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对于这一定位,焦锦淼认为:“应该说,国家批准河南自贸区的发展面窄了一点,但这样有利于更集中、精确试验。而在自贸区囊括的主要产业板块发展内容上,较申报规划并无太多的差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据焦锦淼介绍,自贸区获批后,我们还将继续积极复制推广已获批自贸区的经验做法。同时,河南自贸区也希望在流通管理方式、国有企业体制机制、产业国际化发展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制造业与服务业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我省经济升级发展。
记者同时了解到,河南自贸区的三个片区亦有各自的发展思路。郑州片区拟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精密机械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成长、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以及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国际商贸、金融服务、信息服务、跨境电子商务等能够发挥流通枢纽优势的现代服务产业,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和商贸中心。
开封片区则拟重点发展旅游休闲健康、创意设计、文化传媒、广播影视、文艺演出、文博会展及艺术品交易等文化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机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制造业,建设中华文化输出的国际交流中心和农业合作示范区。
洛阳片区拟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机器人、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业以及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丝路文化展示、文化贸易等文化产业,探索国企改革及转型升级,建设国际产业合作和产能转移机制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