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是郑州金融中心的经三路,近10年来配套建设和品位一直没有大的改观
经三路上,电动车、汽车占道乱停乱放的现象随处可见
写字楼里,电梯前排起长队
编者按
一条经三路,十里金融街。
曾经名噪一时的郑州“华尔街”、郑州“财富大道”,创造了逐年递增、排名靠前的GDP,捧红了无数个来掘金的企业和无数个白手起家的“郑漂”。经三路,曾经是郑州的城市名片和地标地段,也留给老郑州人难以忘怀的记忆。
然而,繁华经年,归于沉寂。在“处处皆中心”的郑州新城市框架下,经三路往日浓厚的商务氛围和金融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2014年,《河南商报》针对这个命题进行了独家报道和分析,引起广泛关注。两年过去了,新常态经济形势下,经三路是否能在困境中突围,其独特优势能否助力发展?今起,商报记者将重访经三路,发现新机遇,发掘新价值。
河南商报记者唐朝金邓飞陈薇/文
记者唐韬/图
经三路,南起金水路北至北环,全长5.5公里。在这条不长的路上,曾经遍地是金融机构和高端商务区,因此成为郑州的一张名片,被人称为郑州“华尔街”。
然而,时移世易。随着CBD的崛起,这里似乎正在经历无可奈何花落去之后的“泯然众人”。
【停车位的“挤”】
稍微起晚点就没地儿停车
每天早上7点,住在秦岭路上的郑鹏就得早早出门,骑上“小电电”穿过正在施工中的农业路,上沙口路再转东风路,在一路拥挤中去往他的工作地——位于经三路东风路口附近的金成国际广场。“只有这个点过去,电动车才有地方放,电梯才不会太挤。”郑鹏说。
在郑鹏从东往西一路飞奔的同时,家住在经开区、在经三路财富广场附近工作的杨光也已经发动汽车、整装待发。“在经三路上班,不起早的结果往往意味着无处停车。这两年农业路高架一直在修,财富广场那里现在已经成为堵点。起得稍微晚一点,车就得停到非机动车道上,运气不好时换来的就是一纸罚单。”
7月27日,河南商报记者在金成国际广场附近注意到,乱停车几乎已经成为这里的常态:人行道被各式各样的电动车排满,非机动车道上停着长长的一排机动车。
“最难受的要数前来洽谈业务的人了,往往在周围转一圈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停车位。”杨光说。
【等电梯的“痛”】
排队能排到写字楼外
更让人着急的,是排队等电梯。
“因为经三路这边的楼宇都是比较早建设的,建设之初可能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同时挤电梯,所以每栋楼只有3到8部电梯,这样一来,上下班高峰期挤电梯就成为‘工作’当中的一部分。”郑鹏说。
7月28日,河南商报记者在经三路财富广场注意到,上午8点40分左右,财富广场7号楼旁边的写字楼内,等电梯的俊男靓女们已经自觉站成一排,或看手机,或吃早餐,在闷热中安静地等待。
“你现在看到的情况还算比较好,最挤的是周一,来得稍微晚一点,排队能排到写字楼外。要想坐电梯不挤,只有在7点50分之前到。”杨光说。
除了挤电梯,更让杨光郁闷的是吃午饭。
“每天的午饭几乎都是一个选择题。出去吃,坐电梯挤,出去也不知道吃啥;点外卖,往往等半个多小时饭还没有到,饿得只有吃零食充饥。你再看看周边的工薪小餐馆,哪一家不是人满为患,这大热天的在那排队等二十多分钟吃一碗面,受罪又耽误时间。”杨光吐槽道。
【上下班的“堵”】
没在这儿堵过不足以谈堵车
河南商报记者在经三路采访的过程中发现,受访者最担心的问题还是出行。
“我看刚刚出炉的全国十大最堵城市里竟然没有郑州,很是惊奇。我觉得制定这个标准的专家们应该在上下班高峰期来经三路看看。没有经历过经三路堵车的人,不足以谈堵车。原来的老郑州们都说花园路是个停车场,现在上下班高峰期的经三路也是停车场。”在经三路金成国际广场上班的孙冰表示。
事实上,随着农业路高架的开建,经三路农业路口附近已经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堵点。
据孙冰介绍,在原来不修高架的时候,经三路上下班就有点堵。
“电动车和自行车往往在机动车道中穿行,这样无形当中就降低了机动车行车的速度,增加了拥堵。现在随着农业路高架的施工,经三路农业路口附近往往一堵就是半个小时。最堵的时候,电动车和自行车都难以通行,更别说汽车了。”孙冰说。
实际上,对经三路拥堵感受很深的不止孙冰一人。据郑鹏介绍,原来农业路高架未修之时,晚上朋友们聚餐往往会选择经三路附近的政七街夜市,现在的情况则是:“珍爱生命,远离经三路”。
“现在大家聚餐往往都往周边远一点的地方去,就图个清静不堵车。”郑鹏说。
【远去的荣光】
郑州“华尔街”光环远去
不管是堵、挤还是人满为患,归根结底反映出来的都是经三路配套跟不上的问题。2007年就已在经三路扎根的胡先生,对这种变化有着更深刻的体会。
“2007年的时候,虽然郑东新区已经开始有了与经三路‘争宠’的趋势,但经三路仍然以其便利的交通、完善的配套设施、强大的周边辐射能力,成为郑州市区高端商务区的一张名片。但随着城市框架的扩大,经三路‘失宠’之势几乎无可挽回,特别是随着其他区域的崛起,经三路近10年来不论是配套还是品位似乎一直没有大的改观,郑东新区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也成了城市的新宠。”胡先生说。
事实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变迁,经三路已经由21世纪初的郑州市名片逐渐蜕变为与郑州老城区没有太大区别的“泯然众人”。
就像足坛传奇亨利退役时的经典评论:“32岁的亨利就坐在那里,深情的目光望过去都是自己22岁的影子。”
实际上,在外界眼光聚焦经三路诸多“不足”的同时,仍有数以万计的企业白领争相扎堆这里。
更让人惊讶的是,原来走出去的企业,有的已经开始回流。经三路真的遭遇发展之困?其先天优势真的在丧失?未来潜力在哪里?敬请关注后续记者调查报道。
【征集】
那些年
我们待过的经三路
经三路是很多企业发展的跳板,公司一壮大,转身就走。也正是这些把“青春”安放在经三路上的一个个经济体,一个个独立的“老板”和“员工”,铸就了郑州“华尔街”的辉煌。
您的公司在经三路待过吗?您对经三路发展有什么吐槽和建议吗?您创办公司会选择经三路吗?关注《河南商报》,关注经三路发展,您的故事或许能给别人带来一些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