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把脱贫攻坚工作提升至治国理政新高度。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在日前召开的全省脱贫攻坚第一次推进会议上,对我省脱贫工作进行了总体设计和布局。
各地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5个办法”、“5个实施方案”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径。本报今日起开设专栏“脱贫攻坚的河南故事”,重点报道各地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采取的新思路、探索的新模式及涌现的典型人物等,敬请垂注。
大山深处探路人——卢氏县畜牧村村支书雷章有带领乡亲脱贫的故事
□本报记者 李运海 吴烨 本报通讯员 余照龙
5月29日,站在卢氏县横涧乡畜牧村村委,环顾四周,一种开着紫花的小草遍地都是。村委主任沈慧智说:“这是雷支书带领我们种的丹参。可别小看了,它是一种名贵的中草药,未来它就是俺村脱贫致富的‘金疙瘩’。”
回乡:只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雷支书就是雷章有,省长陈润儿在全省脱贫攻坚第一次推进会上称赞的典型。
现年43岁的雷章有年轻时外出打工,后来在县城开了个牛肉汤店,逐步站稳脚跟,小有积蓄。但故 乡的贫穷落后,也常常让他食不甘味。2007年,村里的父老找到他,希望他回去带领村民脱贫致富。雷章有没有犹豫,2009年回村担任了党支部书记。妻子 也是党员,对他回村很支持。两口子一商量,决定每年把牛肉汤店四分之一的利润贡献给村里,用于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和救助贫困村民。
回村后,雷章有先出资2万元整修了破烂不堪的村委大院。2010年,畜牧村遭遇了特大洪灾,村里水泥路被冲断,他花3万多元修复了路基和路面。有一年春节快到了,他花8000多元,为全村每户群众送去了食用油、面粉及自己书写的春联。
争议:全村改种丹参中不中
几年过去了,钱花的不少,但村民依然很穷。雷章有睡不着觉了。他感觉单纯靠自己送点钱不是办 法,要想从根本上让大伙脱贫致富,必须找到一条新的产业发展道路,让大伙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他想起过去这儿的山里长有很多野丹参,很值钱。征求 专家的意见后,2014年,他召集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开会,说以后不再种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作物,全部改种丹参。
村里立刻炸开了锅,大家议论纷纷。赞成的说:这里地处伏牛山深处,巴掌大的地七零八落分布在沟里、坡上,种粮食作物收成太低,也就是顾个嘴,有饭吃,但难脱贫致富。种丹参,收益高,咱村能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大伙以后也有钱花。
反对的也很激烈:好赖现在有饭吃。咱是挣起赔不起,要是赔了,连饭都吃不上了,怎么办?
反对最激烈的,是贫困户闫建民。他说:“也没种过那东西,也不知道效益咋样。说得好听,能不能挣钱呀。万一赔了,我和老娘还不得喝西北风?”
雷章有想想,大伙的担心也不是没道理。村里想脱贫致富,自然得解放思想,打破传统,闯出一条新路。但是,群众观念也不是一下子就能转过弯的,怎么办?
兜底:支书自己垫付种子化肥钱
雷章有发动全村11名党员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自己找闫建民谈话。同时,向乡亲们宣布:近4万元的种子和化肥钱,由自己先垫付。将来赚钱了,乡亲们还;将来不赚钱,这垫的钱就不要了。
有雷章有兜底,乡亲们的积极性也高涨起来。当年,畜牧村就种植丹参800亩。雷章有自己流转一部分别人的土地,种了80亩。闫建民思想通了,一下子种了5亩。全村所有的贫困户都种了丹参。
丹参的生长期是2~3年,如今长势良好,今年将迎来收益。闫建民说:“丹参销路不成问题,县里的制药厂就收购,我家收入15000元应该很轻松。我们贫困户还领到了4000元的种植补贴,这收入比种小麦、玉米强太多了。”
未来:把家乡打造成中药材基地
村民高兴,雷章有心中也很快乐,但他明白肩上的担子还很重。畜牧村是县里的重点贫困村,村里还有41户贫困户。他说:“给钱给物不如带他上 路,既要顾住乡亲们眼下的生活,还要让他们有长远发展的产业。这样一来,长短结合,才能让村民们慢慢脱贫致富。未来,这里不仅种丹参,还要种连翘等各种中 草药,把家乡打造成远近闻名的中药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