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王杰
记者 程时培
采写:河南商报记者 彭大龙
实习生 马俊峰
从一名铮铮铁骨的军人到一名社会福利院的护理员,从血气方刚的小伙变成知非之年的可爱大叔,他在护理员的岗位上一干就是31年。在郑州市福利院,说起王金岭,大家便会竖起大拇指。他却将自己比作组里的“大家长”,照顾老弱病残从无怨言。
【机缘】
转业做起护理员
1985年5月10日,对于王金岭来说是个“转折”点,因为从那天起他从一个转业军人,正式成为一名福利院工作人员。
刚开始,他在院里做财务工作,随着福利院需要照看的人数增多,他就被调到护理一线,成为一名护理员。
在王金岭的印象中,当年的福利院较为破旧,生活、环境也今非昔比。每当看到老人、孩子无助的眼神,他都会暗自对自己说:“我在这里一定要做好‘儿子’和‘父亲’。”
【尽心】
对老人无微不至
“做我们这份工作,不但要有爱心,更要有耐心。”说起坚持做护理工作的初衷,王金岭这样告诉记者。
在王金岭工作的佑康部,有80名被救助的社会“三无人员”,其中不乏一些身体残疾者,由于情况特殊,王金岭和同事不仅要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还要兼顾精神慰藉。
2009年,吴肖蕾老人曾因无人照顾被送到福利院,入院不久便突发脑梗紧急住院。老人住院期间,王金岭每天下班后都要去医院看望,隔几天就会送去鸡汤、炖排骨。
老人出院后,因身体瘫痪仍卧床不起。怕老人长褥疮,王金岭每隔两三个小时就要为老人翻次身,每天还要为其擦洗身子。由于吞咽困难,王金岭和组员每天用针管给他打流食和水果……
1年后,老人去世,王金岭深夜从家里赶到单位送老人最后一程,为老人清洗身子、换寿衣,办理后事。
【尽责】
对孩子悉心教导
福利院中,还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没有亲人的关爱,没有健康的身体,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并能自食其力是王金岭最大的心愿。
在王金岭的组里,这样的孤残儿童有5名。有4名还在上学,一人已经参加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和家庭。
王金岭介绍,这些孩子满10岁后,就被送到他所在的佑康部,这个阶段的孩子处于叛逆期,管理起来要用特殊的“手段”。
刘华从小被王金岭照看长大,说起他的成长经历,王金岭用心颇多。
“刘华视力不佳,且从小就是‘淘气包’,他喜欢东摸摸西看看,破坏东西是常有的事,孤残儿童较为特殊,打不得,骂不得,只能悉心教导。”王金岭说,对这样的孩子只能交心和诱导。
刘华上学后,王金岭每天早上骑四五十分钟的自行车把他送到学校,下班后赶到学校再把他接回来,风雨无阻坚持了5年,直到他上初中后住校。
在王金岭的鼓励下,刘华考取了大专文凭,目前在郑州一家按摩医院工作。最近,刘华自己还攒够了首付,买了套房子。
【榜样声音】
“很多人都说我辛苦、辛劳,其实我是最幸福的人,我从事着与爱紧密相关的事业,收获这些老人、孩子真心的爱。如果让我重新选择职业,我还是会选择这份光荣而幸福的职业。”
——王金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