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作为国家粮食核心区,极为重视良种选育工作。“实践十号”发射升空是一次难得的小麦诱变育种机会。为此,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从去年起就积极联系、组织了河南科技学院、周口市农科院、新乡市农科院、南阳市农科院、黄泛区农科所等全省十余家小麦育种单位精挑细选种子,为航天搭载做准备。
“实践十号”是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其使命是紧密围绕有关能源、农业和健康等领域国家科技战略目标,促进地面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技术发展和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取得突破。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做为省核农学重点实验室和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实验站的依托单位,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平台作用,参与此次国家级太空科研项目。所长、研究员范家霖参观了4月6日的卫星发射,他告诉记者,航天诱变育种可利用宇宙辐射、微重力和复杂电磁环境等多种因素对生物的诱变作用,使种子发生变异,科研人员再从中筛选出生产上需要的变异材料,进行多代培育,最终获得优良新品种、新种质。
“与传统育种相比,航天诱变育种的最大优势是变异机率高、变异范围广、育种周期短,可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创造出优质的种质资源,是缓解农作物优质种源贫乏的有效途径之一。”范家霖介绍说,省农科院的太空5号、6号小麦品种和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培育的“富麦2008”都是航天诱变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富麦2008”是一个综合抗病能力极强的高产新品种,在封丘县试种后获得大丰收,平均亩产高达700公斤。
据了解,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正在与“实践十号”项目方积极联系,争取早日迎取良种返回河南,尽快开展科学研究。
链接:
“实践十号卫星” 是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中首批确定的5颗科学卫星之一,是开展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高效、开放、综合性的空间实验平台。
“实践十号”于2012年12月31日正式立项,是中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中唯一的返回式卫星,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也是单次开展科学实验项目最多的卫星。该项目旨在利用中国成熟的返回式卫星技术,紧密围绕有关能源、农业和健康等领域国家科技战略目标,研究、揭示微重力条件和空间辐射条件下物质运动及生命活动的规律,促进地面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技术发展和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取得突破,获取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重大科技成果。
“实践十号”项目包含19项科学实验,涉及微重力流体物理、微重力燃烧、空间材料科学、空间辐射效应、重力生物效应、空间生物技术共六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