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广义 孙浩然 李浩
“在我小的时候,当村支书就是我的梦想,现在终于有了让我可以圆梦的机会!”2015年9月6日,市物流管理中心严辉海主动请缨,来到了光山县泼陂河镇李岗村,圆了他的“支书梦”。
条件艰苦不怕 不给组织添麻烦
现实生活不像想象那样美好。村里的艰苦条件首先给这位“第一书记”重重一击。
住在村部年久失修的一间小屋内,阴冷潮湿,即使进入盛夏,晚上睡觉还要盖被子,严辉海说,不怕,大老爷们冷一点算什么。
阴冷潮湿的小屋内,老鼠、蟑螂出没是常有的事,严辉海说,没事,不是有杀虫剂吗。
村部没有小食堂,没有生活用水,乡里要给他打口井,严辉海说,不用,不能给乡里找麻烦。
就这样,重重困难被他一一化解,泼陂河镇组织委员王金照曾经称赞他“是全县‘第一书记’中最有责任感的一个”。
一进村,便是一番问询、调研,他将了解到的情况一一记到笔记本上:全村597户、2601口人,耕地面积2800亩,教育、交通、水利设施相对落后,是一个国家级贫困村。
村里186户贫困户,随手翻开一户贫困档案,致贫原因、帮扶措施他都了然于心。
他说:“虽然我也是农村人,但能否帮村里把各项工作做好,怎样帮助村里的贫困户脱贫?说实话,我心里也没底,但是我不怕,只要一切站在群众的立场,抱着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的工作态度,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产业脱贫 让村民看到了致富希望
“我们村没有好吃懒做的人!村民们自我发展的动力比较强,如果有机会,他们都愿意外出务工,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实现脱贫。就是依靠这种精神,促使了我们村很多在北京及沿海发达城市从事建筑拆迁、电子信息等行业的村民成为百万元户,甚至是千万元户。”严辉海骄傲地说。
利用村里这一优势,他一方面找到村里45岁以下的贫困户,鼓励其外出务工,并对他们进行免费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务工技能,另一方面联系从村里走出去的成功人士,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实现村里的脱贫计划。2015年已帮助60多户200多人实现了脱贫。
年富力强的村民通过外出务工的方式实现了脱贫,可是那些出不去的贫困户该怎么办?
2015年,他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光山县宏运养殖专业合作社年产80万只华英鸭项目。该项目采取目前国内最先进、最环保的空中养殖方式进行养殖,计划投资1000万元,建成后将成为信阳最大最先进的自动化养鸭场,年产值可达到2400万元。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预计6月底投产。
由于劳动强度不大,50—70岁之间的人都可以来这里工作,那些因病致贫或年纪偏大的贫困户想脱贫算是有了方向。严辉海已和投资商签订了协议,养鸭场建成后,用工全部优先选择当地贫困户,包吃包住每月1800元的工资。“这下可好了,我们村里的贫困户脱贫有望了!”村支书苏绍和说。
走村串户 当村民的好朋友
严辉海常说:“我其实就是一个‘润滑剂’,来的目的就是帮村里跑跑项目,帮村民解解政策上的惑。”
在村里走访时,严辉海发现,李岗村的塘、堰、水库均为上世纪70年代修建,由于年久失修,大多都已丧失了灌溉、养殖的功能,尤其是村民组门前的一个塘,竟然变成了垃圾池,严重影响村民的正常生活。
为了改变现状并且利用好现有资源,严辉海找乡里,跑县上,积极争取各部门的项目扶持。经过他多次的努力争取,最终在2015年重新翻修了3口大塘。除此之外,还新修了便民广场,安装了太阳能路灯47盏,修建村民组与村内主干道连接的水泥路3公里,同时申请到国家扶贫公路项目村村通工程。
因为吃住都在村里,村民有事都爱找他,因为觉得他裁判最公平公正。两家村民因为建房用电,矛盾纠纷不断,严辉海耐心调解,让他们握手言和。
严辉海说自己没做什么,采访路上记者巧遇村民张大妈。说起村里来的“第一书记”,张大妈啧啧称赞:“严书记帮我们解决的问题太多了!”
驻村感言
随着党的各项扶贫政策、富民政策的落实,农村改革发展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农民脱贫意识和脱贫积极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思想观念得到进一步的转变,大家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都充满信心。作为“第一书记”,我要尽自己的所能多为村民们办点实事,既要帮助他们脱贫,又要用国家的好政策,为本村的经济发展做点贡献。只有这样,我这两年才没有白来;只有这样,我才能为我的这次“圆梦”之行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只有这样,才能向党和单位交上一张满意的答卷。
——严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