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扶贫攻坚”战正酣。金融支持扶贫开发能否兼顾“精准”和“速度”?南阳市淅川县农信社创新推出“精准扶贫即时贷”,探索金融“即时扶贫、扶贫及时”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至目前,该信用社对带动贫困群体就业增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3亿多元,发放扶贫贴息贷款近3000万元,利用“精准扶贫即时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453笔3834万元。
立足“精准”
淅川县农信社相关负责人向本网介绍,“精准扶贫即时贷”可细化为“产业贷”和“农户贷”两大类。其中“产业贷”主要针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生产加工等带动贫困户增收的生产经营项目。“农户贷”主要针对县域“建档立卡”贫困户,只要有发展致富的意愿和能力,符合农信社办贷条件的均可以申请。
“精准”有明确的量化标准,拿“产业贷”来说,要求农业龙头企业雇佣贫困人口数量不得低于总用工人数的20%,要求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这一比例不得低于40%。为确保“真扶贫”,农信社要求获得授信的企业、合作社提供上一年度职工工资名册以及和贫困户(由县扶贫办提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的用工合同,并为所有贫困户办理金燕卡,由经办信用社代发贫困员工工资。
“‘精准扶贫’就是要避免‘撒胡椒面’,要把有限的信贷资源用到‘真扶贫’的刀刃上!”淅川县农信社理事长韩秀田对记者说。
兼顾“速度”
“淅川县老城镇的贫困户周新春对“即时”的意义深有体会。今年年初,老周建起了猪舍,想通过养猪脱贫致富。临近年底,猪肉价格回升,“眼看着猪肉价格一天一个样,可是俺这手头实在拿不出买猪娃的钱。”老周急得上了火。这个时候,村委告诉老周可以申请“农户脱贫即时贷”,顺利拿到了救急的1万元贷款,老周如愿买到几头小猪仔,走上了养猪脱贫路。
本网了解到,淅川县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目前有3.3万户,分散在15个乡镇、471个贫困村。“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金融扶贫就是要有时不我待的干劲儿。”人行淅川县支行行长杨旭对记者说。
速度上去了,是不是就“萝卜快了不洗泥”?淅川县农信社在风险防控上可不含糊,对符合“农户脱贫即时贷”授信要求的贫困户,该社采取“村组推荐—农信社入户调查—村委会公示—贫困户提交申请资料—办理贷款档案—审查审批—发放贷款”的流程,由村组按照建档立卡档案推荐有自主创业致富能力的贫困人员,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以村委会名义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增强公众监督力度;并与村委会建立合作机制,采取“1 1”的担保模式,即由贫困户所在村委会及村组领导班子成员之一或所在专业合作社(企业)提供担保,以确保资金安全。
本网了解到,“精准扶贫即时贷”授信额度最高达到300万元,期限最长达到36个月,对贫困户贷款年利率低至4.75%。
持续助力
在“扶贫攻坚”战中,人民银行担当着什么样的使命?人行南阳市中支党委书记、行长赵德旺认为,一方面要用好支农再贷款、扶贫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撬动扶贫主办银行的信贷投放,为扶贫资金池蓄满水;另一方面要向政府部门积极建言,用好扶贫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构建扶贫贷款风险缓释、担保基金,引入保险机制,凝聚各方合力,为金融扶贫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015年5月,人行南阳市中支、南阳市金融办、财政局、扶贫办等五部门共同印发《南阳市金融支持扶贫开发工程实施方案》,对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落实扶贫贷款贴息等重要工作进行了明确。截至目前,全市7个重点扶贫开发县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1776万元。2015年,南阳市中支对上述7县发放支农再贷款7亿多元,撬动了超过10亿元的支农信贷投放,其中涉及扶贫的信贷资金投放达2亿多元。
以淅川为例,在市、县两级人民银行的协调推动下,该县财政出资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500万元,扶贫贴息资金近300万元,承办金融机构按照不低于5倍的杠杆,对各类扶贫经营主体及贫困户发放贷款近1亿元,打破了“银行不敢贷、贫困群体贷不来”的僵局。 ( 生俊东 叶松 杨华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