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河南人杂志官方网站
滚动资讯:
首页 > 地区新闻 > 南阳 > 正文

南阳

方城:宋代南水北调渠首 今日爱水护水成风

2016-04-25 22:29:12   来源:大河网    点击:

大河网讯 史书记载我国宋代南水北调工程渠首地在今河南省方城县博望镇的沙山村,当年为了引白河水入京(汴梁),百姓出工出力乃至远离故土外迁他乡。现今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越博望镇而过,当地群众又演奏出一曲曲为国为民抛开个人利益、爱心守护一渠清水安全北送的美妙赞歌。

据《宋史》记载,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正月,京西南路转运使程能上疏朝廷,建议在今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新店乡夏响铺附近的白河上筑堰,以便蓄聚河水,抬高水位。而后在位于上游20里处的方城县博望镇沙山村北建筑堤坝、构筑渠首,江从渠首开挖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运河,以其引白河水入石塘、沙河汇入蔡河通京师汴梁,以通湘潭之漕。朝廷恩准之后,征唐、邓、汝、颖、许、蔡、陈、郑等地10余万丁夫及州兵,两度开挖白河至沙河的运河,历经博望、罗渠、河拓,凡百余里,达方城垭口时,因地势渐高,水虽到达,难通漕运。又值当地连降大雨,河水暴涨,石堰被冲,遂使此浩大工程搁浅。

当年开挖的漕运水路走向与今南水北调总干渠走向基本一致,宋代漕渠经博望镇境内长约15公里,穿越26个村。位于渠首地的博望镇沙山村、包庄村和白河、关坡柳、李良庄、付村,因筑堰淹没大面积农田,民众劳力投入等更是难以计数。可想,如同当今南水北调渠首一带的百姓舍小家为大家一样,漕渠渠首的百姓的奉献精神也是那个朝代官民学习的楷模。

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顺利通水,博望镇政府和干渠沿线群众在保水、护水上各尽其能。通水伊始,镇里出动4台宣传车,书写标语上千条,年近七旬的王张桥村退休职工郭长富,还自发投资数千元,在村内印写护水的标语、宣传画近百幅(条),连几岁的小学生都知道“这水是往京城送,我为护水添力量”。为落实责任,明确各村党支部书记为护水、保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带队,抽调5-8名青年民兵,对干渠沿线全天候巡查。大力开展干渠沿线环境整治,先后拆除干渠两岸1000米内的养殖场20多家,栽植风景树80000多棵,使沿渠行政村污水治理达标,环境实现“绿、洁、畅、亮、美”。

自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通水以来,该镇投入300多万元综合整治干渠沿线生态环境,未发生一起破坏设施案件和安全事故。(生俊东 李善喜 张栋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2016南阳医疗行业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研讨会召开
下一篇:南阳淅川金融扶贫既“准”又“快”

本期封面

  • 第一期《河南人》期刊杂志

    谁说我把故乡遗忘,梦中我又回到故乡。潺潺的小河,秀美的村庄,还有那棵挺拔的白杨……窗外...

  • 河南美景

    栏目推荐

    老子照片
    design by Createe Copyright@20015 河南人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  京ICP备20210081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