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水质保护,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淅川县通过造林绿化和资源管护,持续加强生态建设。该县把造林绿化工作全部推向市 场,引进有实力的公司参与建设,按照规定的标准,包栽包活,县财政对重点绿化工程实施苗木奖补。2015年全县完成造林28.35万亩,造林面积连续8年 居全省县级第一。丹阳湖国家级湿地公园获得批复,成为又一个“国”字号湿地品牌。
作为丹水北上“水龙头”所在地,淅川县强化污染治理,多次召开企业治污督办会、环保约谈会,对环保排污不达标企业,全部落实停水停电停产措施; 对偷排漏排企业,严厉打击,严格追责。该县还实施城区内河污水管网治理工程,先后对城区内河、娃鱼河和铁庙河三条河道铺设污水收集管网约12公里,城区生 活污水全部进入县污水处理厂。同时,乡镇“两场(厂)”全部打包给北京首创集团托管,由其负责全面建设和运行。
2015年11月初,淅川县印发《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打响了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攻坚战,并建立奖补机制,成立4个督导组专项督导,严防畜禽养殖污染死灰复燃。通过攻坚战,全县关停规模畜禽养殖场201家。
为了一库清水北送,淅川县还建立护水清漂长效机制,深化千人护水行动,充分发挥库区保洁、清漂等队伍作用,实现库区水质巡查常态化、制度化,有效确保了水质安全。
强化项目带动,助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淅川县积极引进绿色项目,坚持以项目促转型、调结构,掀起项目建设新热潮。2015年以来,新增规模以上 企业33家,聚力新材料稀土永磁、富兴光电光纤连接器等项目建成投产,恒电超级电容、林吉特等项目科技含量较高,成为工业转型新的支撑点。
围绕“一县一业”,淅川县打出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组合拳”:扶持大龙头、带动大产业,形成大集群、建成大基地。该县坚持以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 为中心,出台了对工业企业考核奖励办法,支持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以淅减公司为龙头,膨胀产业规模,拉长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全年新增汽 车零部件加工企业6家,总数达到81家,实现行业总产值90亿元。县产业集聚区被命名为“河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下转A2版)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要素制约,该县积极为企业解困,推行“一企一策”、专班服务,全力帮助企业摆脱困境。围绕破解企业资金瓶颈,该县采取存贷挂钩、“助保贷”等办法,新增企业贷款10亿元,一大批中小企业得到“丰羽强翅”。
加速生态建设,生态农业生金吐银。全县大力发展软籽石榴等高效生态农业,在农业产业中“种”绿,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企业效益的同时,有效保护丹江水质和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共赢。
为加速发展生态农业,淅川县用市场化机制刺激产业发展。该县出台文件,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等积极参与,实行“企业+合 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发展金银花、软籽石榴等生态产业,并从资金扶持、品牌认证、基地建设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2015年以来,全县新发展家庭农场107家、农民合作社72家,新认定“三品一标”基地面积22.5万亩。全县新发展软籽石榴、竹子和金银花等生态农业4.2万亩,生态农业总面积达36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