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山神仙通鉴
杨郁/撰文
老子归隐老君山
老子是西游还是南巡,历来都莫衷一是。于是人们猜测,老子出函谷,走虢道,过卢氏,逶迤来到栾川之景室山。因为老子归隐此地,所以景室改名老君山。杨郁/撰文
老子归隐老君山
天下的名山大川何其多也,可一般都是独一无二的,如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虽然偶有争议,可几乎没遍地开花、雨后春笋的情况,而老君山则不同。据不完全统计,河南四座(河南栾川老君山、河南确山老君山、河南新县老君山、河南林州老君山)、云南十五座(云南丽江老君山、云南文山老君山、云南马关老君山、云南都龙老君山、云南南华老君山、云南麻栗坡老君山、云南墨江老君山、云南宣威老君山、云南永善老君山、云南绥江老君山、云南彝良老君山、云南临沧老君山、云南大关县有三座老君山)、四川十二座(四川新津老君山、四川屏山老君山、四川顺庆老君山、四川江油老君山、四川荣县老君山、四川天全老君山、四川宝兴老君山、四川犍为老君山、四川峨边老君山、四川梓潼老君山、四川南部老君山、四川旺苍老君山)、贵州二座(贵州思南老君山、贵州石阡老君山)、重庆二座(重庆渝北老君山、重庆合川老君山)、湖北四座(湖北神农架老君山、湖北红安老君山及小老君山、湖北阳新老君山)、湖南两座(湖南宁乡老君山、湖南衡阳老君山)、陕西三座(陕西洛南老君山、陕西凤县老君山、陕西陈仓老君山)、甘肃四座(甘肃武山老君山、甘肃渭源老君山、甘肃文县两座老君山)、山东两座(山东青岛老君山、山东滕州老君山)、河北一座(河北怀来老君山)、北京一座(北京平谷老君山)、宁夏一座(宁夏中卫老君山)、江西一座(江西都昌老君山)、福建一座(福建平和老君山)、江苏一座(江苏盱眙老君山)、安徽一座(安徽八公山老君山)等,共57座老君山。这些琳琅满目的老君山矗立在河南、云南、四川、贵州、重庆、湖北、湖南、陕西、甘肃、山东、河北、北京、宁夏、江西、福建、江苏、安徽,分布在大半个中国,可谓洋洋大观、绝无仅有。
下面先对部分老君山分别介绍如下:
陕西洛南老君山,地处华山之阳,在陕西省洛南县巡检镇,相传太上老君在洛南巡检镇之老君仙洞中修炼成仙,此山上有老君洞、炼丹炉、老君像等。洛南老君山海拔1700米,与华山为邻,洛南老君山的观景台可远眺华山,此为该山一大特色。老君仙洞中有天然溶柱形成的“圣君卧榻、系牛柏、炼丹炉、塔林、高山飞瀑、天门、青牛、豆腐坊”等道教信物,这是老君山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戴庞海《中国大陆重要老子遗迹的地域分布》这样说:“老君山位于洛南县巡检镇。传为老子修炼成仙之地,玉皇大帝亲临拜师迎驾,遂与老子统一道教,之后老子继续西行至周至讲学。该山实于民国时期方得名于山内老君洞。溶洞之内的圣君卧榻、系牛柏、炼丹炉,及山内回心崖、青牛洞、青龙背、老君犁沟皆传与老子有关。”按照这种观点,此老君山得名不过百年左右。因为此时离函谷关很近,所以当地人认定老子归隐地非此莫属。
甘肃武山老君山是西秦岭山系太皇山脉蜿蜒至武山县城南面的主峰,海拔2385.9米。当地传说此老君山为老子从甘肃的崆峒山到临洮的途中布道修炼的居所之一。武山原名宁远,《宁远县志》:“老君山,在县南岩耸翠,云冠峰顶,必有大雨。中有池,又有棋盘山、仙人洞之属。”此老君山以其山势雄伟,峰峦秀丽,林海涌波,古松参天,享有“君山独秀,俯瞰渭水”之誉,是武山城南屏障和古宁远八景之一。此山的神化传说景观有:太清胜境、石峡飞瀑、棋盘仙迹、鸡冠叠翠、朝阳古洞、锅底烟云、幽谷神泉、嘹台瞰渭、悬崖白松、老君古殿、飞云峰、攀天梯等。
湖北红安老君山位于县北鄂豫两省交界处、是县内第一高山,海拔840.5米。明弘治《黄州府志》:“世传老君曾炼丹于此,上有药臼石。”故名老君山。此老君山群山环绕,巍峨壮丽,森木茂密,道路崎岖,峡谷纵横,地势险要。此山东北与天台对峙,南有小老君山、大兴寨等。
云南丽江老君山因传说太上老君曾在此炼丹且山形水势形似八卦而得名,位于云南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面积为1110平方公里,为地质地貌景观,主要为高山丹霞地貌、冰川地貌,河谷地质地貌等,由万里长江第一湾、虎跳峡、多级阶地等组成,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八大片区之一,主峰“金丝玉峰”,海拔4515米,被历代史家称为“滇省众山之祖”。
四川荣县老君山位于自贡市荣县墨林乡与内江市威远县镇西镇之间,以山为界,一边属于自贡市荣县,一方属于内江市威远县。相传太上老君曾经在此地炼丹、唐末五代道士陈抟曾在此地修真,因为陈抟被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所以此山又名希夷山。《嘉靖•四川总志•荣县》载:此山的正名为荣德山,在“荣县东北四十二里,其高插天,一名老君山。”《乾隆四川通志》载:“荣德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荣州取此为名……一名老君山,山中有仙人修道。”按照这种说法,按此说,荣德山是荣县的根,荣县因此而得名。自唐宋以来,老君山已经成为道家的修炼和风景名胜之地,传说此山是“老君练丹灶”。在老君山对面不远还有一座小老君山,属于内江市威远镇西镇管辖,当地人认为那是太上老君的妹妹修炼的地方。
四川屏山老君山位于宜宾市屏山县,因当地民间传说太上老君在此修道成仙而得名,老君山是川南地区道教名山,历史上盛极一时,现仅残存11座道教宫观。清乾隆《屏山县志•舆地纪》:“老君山,县西北七十里,即青孤山。秀出众山之表,望之蔚然,周围百余里。上有老君庙,以铁瓦覆之……每岁六月,朝拜者甚众,会毕必有雨,谓洗山雨。”此地面积140平方公里,分布在细沙溪、老君山、龙华一八仙山、营盘寨、打鱼村、七星包等。老君山主峰海拔2008米,而河谷地带海拔只有298米,峰峦、幽谷,野生花卉、瀑布相间,有三万余株被誉为活化石桫椤即古植物树蕨,桫椤距今已生存了1.5亿年。
四川新津老君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是道教全真龙门派圣地。《方舆胜览》载:“天社山一名稠粳山,为老子隐居之所……山有仙草名稠粳,服之可以长生。未审何状,咸谓洞出烟云,必降甘澍,县志以为八景之一。”此山因古时祭祀山神、社稷,所以古称天社山;相传山上生有仙草名稠粳,所以又名稠粳山;后来相传太上老君在这里炼丹修道,所以改称老君山。老君山,高617米,诸峰拱卫,孤峰高耸,云缠雾绕,时隐时现,遥望如画,有“稠粳出云”之誉,为新津十二胜景。山上有道教建筑成群,如老子庙、八卦亭、三清殿、灵祖殿、三元殿、观音殿等。
河北怀来老君山位于河北省怀来县沙营村,道教名山。清康熙《怀来县志》载:“老君山,沙城堡正南六里,河水经其下,上有老君祠。”此山环境优美,山峰平地拔起,山路蜿蜒环回,山顶有老君庙,殿宇生辉,烟云燎绕。农历四月十八是传说中开庙门的日子,在这一天举行庙会。怀来老君山的道观建筑群有财神殿、三清殿、天王殿、地藏殿等,相传,始建于元末明初。
四川顺庆老君山位于四川南充市顺庆区芦溪镇。传说三国时代蜀国大将王平奉诸葛亮之命自阆中率军南下,沿途风雨交加,将士身心疲惫。军队行至一座山前,山顶突然金光万道,风雨嘎然而止。王平令全军安营扎寨,晚上梦见太上老君显灵,老君山因此而得名。此山地势奇特,左右蜿蜒犹如巨龙伸展,两相环抱构成天然的太极图形。老君山道观始建于唐开元十年即西历722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传说历代高道谢自然、张三丰、邱长春等曾经在此讲道说法。现在有老君大殿、三清殿、慈航殿、灵祖殿、三皇阁等建筑群。
湖北神农架老君山位于主峰东北,因传说古时太上老君在此炼丹而得名。。清《兴山县志》载:“山上有老君观,观旁有大人足迹,长一尺,广六寸。”每当冬季来临,山顶皆被冰雪覆盖,山腰云雾缭绕,恰如银须白发的太上老君端坐云中。此老君山海拔2936米,由山顶至谷底,十条突兀山梁若苍龙下扑,梁间九曲溪流如银带飘垂。其间古树密布,药草遍陈,野果满缀,异兽时现。登临峰顶:东观原野千里,碧连天际;西望群峰争拔,直达巴蜀;南眺滚滚长江,银蛇飞舞;北览苍茫山海,绿树接天。所以有“千尺危崖俯碧海,百丈高松撑云涛”之誉。
重庆渝北老君山位于渝北洛碛镇境内,山顶形似人头,传说老君曾经在此显金身、救百姓,所以名为老君山。境内群峰罗列、层峦叠嶂,险峻雄奇,老君山独显其秀。站在老君山之巅,可以远眺长江,环视渝北、长寿、巴南、涪陵,其山垭处即老君村。有古诗云:“聪灵俊秀一身兼,青山绿水两相依连;幽谷深处藏古寺,险峰间壑隐碧泉;山水清风拂垂柳,崖下小溪映杜鹃;遥望大江东流去,留得仙景在张关”。
四川江油老君山位于绵阳市江油,传说太上老君曾在此山老君洞内炼丹而得名“老君山”,又传说明代建文帝曾逃至此处隐居多年,因而又名“藏王寨”,因此“藏王寨老君山”的名声在民流传至今。绵阳江油重华镇是“中国火药之乡”,这里有古硝洞遗址,所以当地人相信绵阳江油老君山就是老子炼丹的地方。
浏览以上老君山可以发现,这些地方之所以取名老君山,或是因为传说、或是因为志书等记载、或是有所谓遗迹留存、或因为山形水势相像,有的非常遥远、有的异常偏僻,不过有此一说而已。
现在看看河南栾川老君山。此老君山位于洛阳栾川县,栾川县于西历1948年始立县,原属卢氏县。我们的目的不在于老子归隐老君山只有栾川老君山,而在于哪个老君山更能够让世人更明白和更向往老子·老君的智慧,更能从古人的智慧中吸取精髓来滋补心灵。全国各地的老君山联合起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提高对中华文化和文明的自信和自觉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不懈努力。
第一、从历史文献看:
河南栾川老君山最早的文献记载当属东晋王嘉《拾遗记》:
王嘉生年不详,去世于西历390年,字子年,陇西安阳(治今秦安县东,今甘肃渭源)人。
《拾遗记》:
老聃在周之末,居反景日室之山,与世人绝迹。惟有黄发老叟五人,或乘鸿鹤,或衣羽毛,耳出于项,瞳子皆方,面色玉洁,手握青筠之杖,与聃共谈天地之数。及聃退迹为柱下史,求天下服道之术,四海名士,莫不争至。五老即五方之精也。
浮提之国,献神通善书二人,乍老乍少,隐形则出影,闻声则藏形。出肘间金壶四寸,上有五龙之检,封以青泥。壶中有黑汁如淳漆,洒地及石,皆成篆、隶、科斗之字,记造化人伦之始。佐老子撰《道德经》,垂十万言,写以玉牒,编以金绳,贮以玉函。昼夜精勤,形劳神倦。及金壶汁尽,二人刳心沥血,以代墨焉。递钻脑取髓,代为膏烛。及髓血皆竭,探怀中玉管,中有丹药之屑,以涂其身,骨乃如故。老子曰:“更除其繁紊,存五千言。”及至经成工毕,二人亦不知所往。
《拾遗记》又名《拾遗录》﹑《王子年拾遗记》,是古代神话志怪小说集,这个故事属于古代神话类,文化上可以认可,事实上不必认真。《拾遗记》所言老聃居“反景日室之山”的“反景日室之山”被明人高出认定即后人所称的景室山。高出(西历1579年—西历1630)字孩之,今山东海阳县徽村人,明万历二十六年(西历1598年)进士、历任曲周、卢氏等县令及户部主事、郎中、江南布政使司参议、山西按察使、按察副使、辽东监军道等职。高出在《登景室山赋》中,意引《拾遗记》所言,即称“反景日室之山”为“景室山”。由此可以说明,老子归隐栾川老君山,早在东晋之前已经广泛流传、在西历390年记录史册。
《太平寰宇记》,是现在见到的最早记载栾川老君山名称、事实的历史文献。《太平寰宇记》载:“荆楚之地,卢氏东南近处有老君山,纪念老子李耳。中原老聘是楚人。”
《太平寰宇记》是一部地理志史,记述了宋朝的疆域版图,是宋太宗赵炅时的地理总志,共二百卷。该书卷帙浩博,采摭繁富,考据精核,广泛引用历代史书、地志、文集、碑刻、诗赋乃至仙佛杂记,计约二百种,且多注明出处,因而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史料,是一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划时代巨著。作者乐史(西历930年-西历1007年),字子正,北宋宜黄霍源村(今属江西)人,文学家、地理学家,在南唐时做过官,入宋为平原主簿,为隋唐开科举以来抚州第一位进士。因此栾川老君山之得名当不晚于西历1000年以前,因而大大早于此前时间就已经广为流传了。
记载栾川老君山之名的文献还有《记纂渊海·卷二十四·虢州》。此书是宋潘自牧所编撰,《记纂渊海》属于类书。据《浙江通志》载,潘自牧,金华人,庆元元年(西历1195年,宋宁宗年号)进士,官龙游令。《记纂渊海·卷二十四·虢州》说:“老君山在州东南,相传老子修道于此,上有丹灶丹井。”庆元六年(西历1200年)完成《记纂渊海》。
《记纂渊海》引用此条注明出处为《舆地纪胜》。《舆地纪胜》是王象之编纂的,是南宋中期一部地理总志,成书于南宋嘉定、宝庆年间,共有200卷。王象之(西历1163年—西历1230年),南宋婺州金华(今浙江磐安)人,字仪父,一作肖父,庆元二年(西历1196年)进士,跟潘自牧同时期。《记纂渊海》跟《舆地纪胜》一样,都是很严肃的著作。可惜的是《舆地纪胜》已经残缺,没有栾川老君山此条。而《舆地纪胜》成书应该晚于《记纂渊海》,其所以引用《舆地纪胜》,可能当时两人交流学术的结果。
《肇域志·卷二十九》载:“老君山在县南二百五十里,南跨鲁山,东接嵩县,周围不知几许,突峰悬崖,隐见云表。昔老子修炼于此上,有老君洞,丹灶、丹井遗迹俱存,人莫能至。传闻陟其顶,则襄汉诸山可以指教。”
《肇域志》有人误写为《肇城志》。《肇域志》是一部全国性地理总志,始纂于崇祯十二年,成书于康熙元年,撰写者是顾炎武,为《天下郡国利病书》的姊妹篇。《肇域志》一直未能刊印,只有十五部抄本流传于世,今存十一部,2004年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从有明崇祯十二年开始,顾炎武就广泛收集史籍、实录等资料,明亡后,游历全国,考察山川、风俗,“先取一统志,后取各省府州县志,后取二十一史,参互书之,几阅志书一千余部”,晚年才开始撰写《肇域志》与《天下郡国利病书》二书,《肇域志》共计三百十八万余字。顾炎武是明末清初朴学大师,于文字、音韵、训诂皆有卓越成就,其秉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的原则,在学术上做出了巨大贡献。顾炎武学识广博,征引丰富,为纂此书而参阅的明代及清初方志多达一千多种,这些方志中有不少今天已经失传。据作者《自序》称“此书自崇祯已卯起”,经“二十余年之苦心”,始辑成“初稿”。作者目的是“鉴往所以训今”、“引古筹今,亦吾儒经世之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河南通志·卷七》载:“老君山在卢氏县东南二百五十里,相传老子修道于此,上有丹灶、丹井。”《河南通志》由清代总督河南山东军务、兵部右侍郎王士俊等监修,是一部官书,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卷二》载:“老君山,在内乡县西北二百五十里处,突峰悬崖,隐现云表,世传老子学道于此,药灶、丹炉遗迹俱存,故名。”
清《内乡县志·卷一》载:“老君山,在县北二百五十里处,突峰悬崖,隐现云表,世传老子学道于此,药灶、丹炉遗迹俱存。”
清《卢氏县志·艺文卷·敕建老君山金顶太清观记》载:“老君修炼于景室山,在治东南二百里许,老君仙山是也,盘据中南之首,太和嵩少为副,绝顶巍峨际天。昔万历二十三年春遣中使,发帑金敕建宫殿。颁赐道经藏贮于中。天启三年秋,邑处士宁功明暨门朋志友捐金帛、寿梓、雕刻祖师佑圣真君,周陶(或桃花)元帅神像,配享老君烟火。”
清《卢氏县志·艺文志》记:“太清观在老君山,明万历二十三年春朝廷遣中使,发帑金,敕建宫殿。朝阳宫、太和宫俱在老君山下。”
《卢氏县志·碑志》载:“北魏时,为作纪念,在山建有老君庙。到唐太宗时重修,由大臣尉迟敬德监修。”
清光绪重修《卢氏县志》载:“老君山在城南二百里栾川镇。东鸦关岭,西帽盔山,南耍儿关,北伊河。高四十里。南望武当,北视条岳,东见龙门,西俯熊耳。老子讲经修炼于此,有老君殿,石柱铁瓦,丹炉、丹井犹存。明代曾贮藏经八柜,至明末,毁蚀无余。顺治间,黄冠、王调元重修。”
北魏、尉迟敬德监修之老君庙,原有铁瓦盖顶,殿堂两座,内奉老君塑像,旁边铸造铜牛一头,香客经年不绝,有“南祖师、北老君”之说(《南阳民族宗教志》语)。
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仰慕老子修道养生而获的长寿之术,特立“万历皇帝老君山诏谕牌”,虔心祈祷:“联躬康泰,无疆福寿;民安国泰,天下太平。”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西历1595年),朝廷遣中使,发帑金,建栾川老君山太清官宫殿。继之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西历1603年),朝廷印造《道大藏经》颁发老君山。
诗词等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献,对老君山的故事有着不可或缺的增光添彩之作用。唐·薛能《伏牛山》:“虎蹲峰状屈名牛,落日连村好望秋。不为时危耕不得,一黎风雨便归休。”薛能生于大约西历817年,去世于大约西历880年,是晚唐著名诗人。薛能仕宦显达,官至工部尚书,唐代诗僧无可称他的“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薛能一生仕宦他乡,游历天下,其诗多为寄送赠答、游历登临之作。他曾经“辟太原、陕虢、河阳从事”,所以有《伏牛山》诗。从此诗可以知道,在有唐一代,伏牛山就已经名声在外了。
明·李衮咏老君山:“青牛老子幽关去,遗庙苍山万仞巅。”明代诗人高出在《登景室山》诗:“峭倚中天矗,高临五岳尊,函谷著高论,幽室炼丹砂。”清代诗人李珩在游记中写道:“栾川老君山号称景室,石柱铁瓦,铜铸老子骑青牛像。东瞻二室,南望武当,四面烟岚,一瞬无际,诚域内之盛观。”
这些历史文献,都是其他老君山所不具备或所难以比拟的,栾川老君山为诸多老君山最为真实或可信之处,当在此处!
第二、从文物遗迹看:
可以说明栾川老君山由来已久的证据还有有各种文物或遗迹。老君庙院现存有唐代残碑(几乎模糊难辨)、明代大铁钟铸文、明碑刻。
明铁钟:明万历十九年(西历1591年)三月吉日造。钟甬为二龙纹饰,肩部四周有四个圆孔,肩下周围铸着铭文:“皇帝万岁,太子千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铁钟其他内容因风雨锈蚀已经难辨认,大都为捐资者的名录,共1050个字,来自洛阳、宜阳、嵩县、卢氏、河南府等地,看得还清楚的有主持道人刘真环等。
明碑刻,大明万历三十一年四月初八日立。大明万历三十一年即西历1603年。
碑文:
谕老君山太清观住持及道众人等:朕发诚心,印造《道大藏经》,颁赐在京及天下名山供奉。经道护敕,已谕由尔住持及道众等,虔诰供安,朝夕礼颂,保安朕躬康泰,宫台睿承千秋,无疆寿福,民安国泰,天下太平,四方同归,清净善教。朕成恭已,无为之善道道经。厥倚香惜薪司左司副晷颁发,斋戒前去奉安,各宜仰体知悉。
钦哉!
故谕。
放光金殿(未修复):清乾隆十二年(西历1747年)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吉造门额铸“放光金殿“,上联:安南辰定北斗开天辟地。下联:分阴阳判水火炼海烧山。下联有残缺,经认真查验当如上所言。
铁铸神像:明嘉靖十八年(西历1539年)铁铸道像18尊,已修复12尊。明万历二十三年(西历1595年)敕建金项太清观,使用的铁椽铁瓦有400余件。有铭文。
救苦殿碑刻:阳面碑文“永存千古”,阴面碑文“夫山胡以景室也,盖发于秦岭,结于九皋,缠绵数千里,而钟灵毓秀于此者也。”这是对老君山何以原先名为景室的解读。
以老君命名的物品:在栾川漫子头至老君山顶一带,民间遗存的以老君为名的生活用品有老君磨、老君窑、老君凹、老君怀、老君炭、老君砖、老君碓等。老君山古道上老君悟道石、老君传经楼、老君亮宝台、老君炼丹炉、老君打坐石、老君铁顶庙。
第三、从传说民俗来看:
从史料典籍及文物遗迹所印证来看,都可以推测出老子从虢国灵宝经卢氏到景室归隐修炼的历史传说。全国道教名山祭奉主神有真武师祖、张天师等,惟独老君山两千多年祀奉道祖太上老君。据考证,北魏开始在景室山建庙,隋朝就已经确认景室山为老子归隐圣地,山因圣人之名取名,因而更名老君山沿袭至今。
唐代太宗李世民尊老子为“帝室先系”,派开国元勋尉迟敬德监修老君山道观。唐高宗李治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两次为《道德经》作注,并把《道德经》作为贡举考试的经典。明代万历帝朱翊钧一生多病,仰慕老子修道养生,寄托于老君山道教神灵中,有诏谕碑明证。明代发帑金,敕建道观,颁《道大藏经》等。明代老君山老君庙宇宏伟辉煌,居历代之最,香火最旺,观光朝圣盛况空前。
传说明太子朱慈烺托迹黄道,在老君山隐迹35年之久,这也并非空穴来风、子虚乌有。康熙十八年(西历1679年)十月,明太子病逝于栾川,厝葬于“仙坟墓园”中,翌年三月初六,迁葬于朝阳宫后岭新建陵墓,称“太子坟”,王冲如撰文称“万仞宫墙,有门难进”。
王冲如是老君山十方院道士,自撰的墓志铭称“余东海人也”,自称活了75岁,“云游方外者五十余年,今已老矣”。在栾川县保存的4通有关崇祯太子的碑文,无论是早期的《重修伏魔宫并香火祀田记》,还是五十余年后王冲如自自己撰写的墓志铭,都表现出深厚的文化修养、高超的文学技巧、洞达的政治卓识、悲悯的家国情怀,篇篇美文,字字珠玑,清《卢氏县志》载:“王冲如居十方院,学问渊博,笔意疏古……多奥衍,迥殊时下。” 王冲如作为当时人记当时事,且有道者求真,不大可能打诳语,庶几无大错矣。
民俗及地名,也是栾川老君山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深远历史渊源的证据。老子逶迤来到景室之后,沿路都留下了很多与老子有关的传说、地名、民俗等,如抱犊寨传说是老子牧童成仙而化。栾川附近老君洞、老君堂、老君钻、老君灶等,都是以老君而取名。从卢氏到栾川一线,敬祖上坟日都是老子生日二月十五日,家家挂老君像、户户敬老君爷,不论烧砖瓦还是开矿,老君都是保护神。四月八老君庙会,或为纪念老君到来之日,或为老君升仙之日,明神宗西历1603年四月初八命名“天下名山”镌诏谕旨立石,至今409年,已经成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老子一路走来,途中自然留下遗迹。西峡县二郎坪乡大庙村有个梅子沟,唐代以来一直是豫南香客崇拜的必经之路,老君庙旧址有许多碑文可以佐证。与梅子沟一山之隔,有闻名遐迩的老君洞。明万历二十二年(西历1594年),羽士宋清川、范一玄游历老君山,途中发现仙人洞即老君洞。见此洞胜异,就穴居洞内,开山修理,深修数丈,下穿五尺,洞方宽大,发现洞内有仙迹,于是认定为老君炼丹、炼铁之所。康熙十年(西历1671年),洞主持武清魁在洞内平坦之地修建老君大殿一所,成一时之巨观。西历2002年开发老君洞景区,对洞穴深挖掘,丹炉尚存,有古像三尊,圣号三清,并发现距今约五千多年的野牛角骨及各种动物遗骸、距今二千七百多年的冶铁遗址。据考证,此天然洞府极有可能是老子隐居之地的老子洞……
周朝末年老子出函谷、走虢道、过卢氏,归隐景室:北魏时期(西历386年~西历557年),为纪念老子归隐景室在山上修建老君庙;隋朝(西历581年~西历618年),景室更名老君山;唐贞观时期(西历627年~西历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颁御旨修缮老君庙,封“铁顶”老君山为“天下名山”……悠悠数千年,万古老君山,倏尔一刹那, 论道在人间。老君山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铭记老子教导,不争而善争,无为无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