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汇区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纪实
李守伟 陈英
在周口北站的立交,放眼南望,满眼新绿。
在周口北站到太清路5公里的周口大道两侧,地葡园、颍川生态园、兴家生态林业、熙地苗木、生态游乐园、五彩森林亲子农庄犹如湖泊片片,相互连接成一望无际绿的海洋,每天向市民输送着无法计数的负氧离子。
在这片后花园里,白鹭、花喜鹊、啄木鸟、野山鸡和其他一些不知名的鸟儿叽叽喳喳,早已占居枝头,放声歌唱。从市区来到生态园,深吸一口饱含花草树木清香的空气,让人倍感清爽。
这就是川汇区都市农业生态园所在地。按照市委、市政府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要求和川汇区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的实际构想,由周口市统筹规划,川汇区负责具体实施,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为中心城区市民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林业生态观光园。目前,生态园拥有桂花、紫荆、樱花、玉兰、高杆月季、紫叶李、银杏、红叶石楠、木槿、法桐等各类花卉苗木近200余种30余万株。
生态园内已经建成了地葡园、颍川生态园、兴家生态林业园、熙地苗木、生态游乐园、五彩森林亲子农庄等13家各具特色的生态园,共计六大生态板块,足有5000多亩。
颍川生态园是目前川汇区以生产绿化苗木为主的豫东最大、品种最全的苗木花卉生产基地,北海道黄杨、紫叶李、红花木槿、红宝石海棠、国槐、皂角、樱花、四季月季等120多种树木让人眼花缭乱,树丛中人影绰绰,除草、浇灌、施肥,各行其是。生态园负责人郑春生介绍,目前园区苗圃基地已成规模,景区大门即将建成,道路已经硬化,儿童乐园、农家乐正在抓紧施工,啤酒节筹备已进入倒计时,申报国家2A旅游景区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同时也标志着园区由单纯的苗木培育向新型生态、观光、休闲都市生态农业转型迈出坚实的一步。
邵文奇、邵世民、邵经才是城北办事处邵寨村人,生态园占了他们村200多亩地,像他们这样壮实的劳动力,不用费多大劲在园内工作每天就能拿100元左右工资,家庭妇女、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在忙的时候也可到园内劳动,日工资至少也是60元以上,再加上一年每亩按国家保护价与生态园签订的1200斤小麦价格,这样一年下来,按一家3口劳力计算,至少能挣到30000元以上。邵文奇自豪地说,也不在乎能挣多少钱,关键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心里舒畅,我打心眼里喜欢这样的企业,真比建很多的高楼大厦和工厂强多了。
城北办事处王喜来算了一笔账,川汇区有贫困村3个,城北办占两个,两个村的贫困人口加起来也就350多户。这些生态园用工多时,一个园子能达到100多人,平时再少也有20人左右。仅从目前情况来看,10多个园子就可以为附近群众提供300—500人的工作岗位。所以,发展都市生态农业,进行土地流转,农民就业、脱贫没有任何问题。更主要的是农民喜欢这样的项目,在这样的“半小时经济圈”内工作,环境也好,也能挣钱,家庭工作两不误,大家都乐意接受,很多人都主动和办事处联系,希望把自己的土地流转出来,发展都市生态农业。
川汇区都市农业生态园和西邻的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四季葱绿的行政新区、周口大道林业长廊共同构筑了周口中心城区的后花园。
都市生态农业是川汇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体现,何况还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从自然条件来看,贾鲁河的支流流沙河和贾东干渠穿园而过,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水源。从发展功能来看,生态园与周口市东新区、川汇区行政新区、沙北特色商务区、华耀城商贸物流园区功能互补,是城市协调发展的需要。从发展空间来看,商周高速连接线、新周高速连接线以及与市区道路联网的中州路、八一路、大庆路共同编织了完善的交通网络,方便市民出行。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独特的地域,川汇区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通过实施“一带一路一园”战略(林水长廊观光带、生态公园观光大道、农业生态园),重点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统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把川汇区的近郊农业优势发展成以都市生态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环境,改善中心城区60万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从而实现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农民变工人、分散变集中、低效变高效、农田变农场”的四个转变目标,形成“企业得效益、农民得实惠、环境得生态、社会得发展”的农业产业格局。
川汇区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空间很大。据川汇区农林局局长崔禄仁介绍,在原有生态园的基础上,还将在周口大道以西、商周高速以南、周张路以东、贾东干渠以北,东西长2500米、南北长2900米的范围内建成总面积1.35万亩左右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区的核心区。除此之外,还将建设农业高科技主题公园、 “美丽乡村”的都市农村、现代农业园区、滨河带状公园等。围绕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川汇区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整合项目资金,完善土地流转平台,加快科技推广普及,开展招商引资,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确保川汇区都市生态园区建设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