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前,贫穷是碱高村的代名词,村民吃水难、出行难、就医难,全村三分之一的户都是贫困户。如今的碱高村,新修了道路和生产路,新修灌溉渠2200米,建设塑料大棚100多亩,到处是勃勃生机的景象。
碱高村的这些变化,源自于市纪委扶贫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王留强的到来。
5月18日,碱高村占地132亩的44座塑料大棚内,村民们忙着管理、采摘蔬菜瓜果。建设塑料大棚是2014年年初王留强到碱高村后干的第一件事儿。群众眼界不开阔,他就多次组织村干部和群众赴外地考察学习;群众害怕失败不敢干,他就动员村干部和党员带头搞建设。目前,大棚里瓜果飘香,王留强又忙着联系销路。村民李国顺说:“我相信,看到参与种植的村民赚了钱,今后会有更多村民加入大棚种植,这样大家脱贫的步伐就更快了。”
在驻村期间,王留强把村民的事儿当成自家的事儿办,收获了满满的感动。2015年在入户调查中,他发现村民高张氏的家庭极为特殊:老太太80多岁,行动不便,前些年老人的儿子在外打工意外身亡,儿媳改嫁,留下一个7岁的孙子与老人相依为命。因祖孙二人没有户口,无法享受低保,生活很困难。得知情况后,王留强带着村干部多次前往辛庄镇找相关部门反映问题,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去年年底,祖孙二人终于拿到了户口本和身份证。
过去碱高村是个靠天吃饭的村。王留强争取了帮扶资金近100万元,新修了2200米的灌溉渠,彻底改变了该村靠天吃饭的难题,粮食亩产量从500斤涨到了1000多斤。去年麦收后的一天,王留强在村委会忙工作,因天气燥热,口渴难耐,但因村委会没有烧开水的设备,王留强就忍耐着(他因胃病不能喝凉水)。一名村民提着壶热水来了:“王书记,您给俺村办了件大好事,俺也没啥好表示的,给您提了一壶热水。”看着开水壶,王留强的泪水不禁充盈眼眶。
驻村期间,王留强帮村民解决了出行难、看病难、吃水难等问题。为了修路,他多次协调扶贫部门,争取资金165万元,对村内外的道路进行硬化;针对该村村医务室基础设施较差、医疗设备低端、群众就医不方便的问题,王留强协调卫生、农业等部门筹资20多万元对村医务室进行改造,使1300多名村民有小病不出村就能医治。碱高村因地理位置特殊,浅水井打出的水达不到饮用标准。经过论证,碱高村准备打6口360米深的水井,目前已打2口。本报记者段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