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郑州的市民正在帮开封的蒜农拔蒜薹 受访者/图
这个五一假期,开封西姜寨乡的蒜农迎来了约5000名特殊的客人
他们不少来自郑州,是听说蒜农的难处后,特地赶来帮忙的
蒜薹多,人手少,蒜农愁愁愁
来帮忙,又赏景,市民乐乐乐
河南商报记者 杨桂芳
4月28日,一则信息在朋友圈里流传:开封西姜寨乡10万亩蒜薹免费拔。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此事属实,在当地蒜农发出呼吁后,五一期间,郑州和开封两地有大约5000名市民前往西姜寨乡义务帮助蒜农拔蒜薹。
【事件】
免费拔蒜薹
村民还送水送饭
微信朋友圈中的这则消息称:西姜寨乡今年种了10万亩大蒜,现在到了该拔蒜薹的时候了,但劳动力有限,蒜农很发愁。如果蒜薹不及时拔出,就会影响大蒜生长,请市民帮帮西姜寨的蒜农,谁拔的蒜薹谁拿走,不要钱。最后提到,西姜寨被评为中国最美村镇,市民在收获蒜薹的同时还可以走一走、看一看。
5月1日上午,河南商报记者联系了一位前去拔蒜薹的郑州市民王先生。据他介绍,其在看到这则消息后和几位骑友一起前去拔蒜薹,发现朋友圈传播的信息属实。
“一望无际的蒜苗,农户少,蒜农看到我们路过,远远地就朝我们喊,‘不要钱,来帮我们拔蒜薹吧。’”王先生说。
当日,王先生和几位朋友拔了一个多小时蒜薹,“拔得慢,一直弯着腰,拔了一个多小时才拔了一节地。自己拔多少带多少,都不要钱,蒜农们可热情,有的还送水送饭。”
当天晚上,王先生把自己拔蒜薹的图片往朋友圈里一晒,随后两天里,又有五六十位朋友结伴去西姜寨拔蒜薹。
【蒜农】
种植面积增加了
实在忙不过来
5月1日,河南商报记者联系上了西姜寨乡石府坟村的村民李海宽。李海宽家中有16亩地,全部种植大蒜。“我们家就我和媳妇干活儿,16亩地,起五更摸半夜也干不完。主要是时间紧,蒜薹拔晚了会影响大蒜长个儿,不拔的话蒜头长不大。”李海宽说。
据李海宽介绍,按照惯例,在4月27日左右蒜薹都已经拔完,今年因为种植面积扩展,一直到五一了还没有拔完第一遍。
从种植经验上讲,一亩地大蒜至少要拔两遍蒜薹才基本干净。为了拔蒜薹,许多蒜农从凌晨3点就开始下地干活儿,一整天连回家吃口热饭的时间都没有。庄稼不等人。”李海宽说。
“雇人拔蒜薹的话根本划不来。”李海宽算了算,减去工钱,每斤蒜薹蒜农要赔四五角钱。
这几天,随着郑州、开封等地的市民陆续义务帮助蒜农拔蒜薹,李海宽说,村民的压力减少了许多。他估计,如果按照目前的速度,自己的蒜薹预计三天左右能拔完。
【支招】
担心蒜农受损失
乡干部拉来“强援”
市民免费拔蒜薹,这个主意是如何产生的呢?
5月1日上午,河南商报记者联系了想出此招的“智多星”吕海杰,西姜寨乡党政办一位工作人员。
河南商报记者连续拨打吕海杰的电话,一个多小时里一直处于占线状态。经过多次拨打,吕海杰的电话才得以接通,原来他的手机已经被打爆了。
吕海杰告诉河南商报记者,4月下旬时,有村民说地里的蒜薹拔不及,担心蒜长不大。他随后和同事走访了一些村子,蒜农都说只要有人愿意帮助拔蒜薹,拔出来的蒜薹白送。
吕海杰算了算,他们乡今年种植大蒜10万亩左右,平均每户种植20亩,每家也就2至3人能下地干活,确实忙不及,雇人拔蒜薹,蒜农还得赔钱。
走访后,他们想起了求助媒体、朋友圈,“市民来拔蒜薹,既能帮助蒜农,又能带回些蒜薹,还能充分欣赏田园风光,多好!”
【对话】
帮村民拔蒜薹的
约有5000名市民
河南商报:免费拔蒜薹,有没有想到有这么好的效果?
吕海杰:没有。我们向媒体公布了两个电话,五一这两天我这边接到的咨询电话可谓“铺天盖地”,平均一天要接至少500个,这还不算那些没打电话只发短信的,以及自己主动去找农户的。
在五一前,大约有5000人通过电话咨询后到我们这里帮助蒜农拔蒜薹。现在许多蒜农到乡政府“领人”,蒜农多,来拔蒜薹的人也多,我们只得对农户采用“叫号”的方式,原则上优先照顾特殊群体,比如孤寡老人等农户。
市民来帮忙拔蒜薹
我们心里挺甜的
河南商报:(拔蒜薹)事件后,你现在什么感受?
吕海杰:看到一些网站的评论,有网友特别羡慕地说:不只西姜寨乡的蒜薹免费拔,我们这边的蒜薹也免费拔,为啥郑州市民都去西姜寨乡拔蒜薹去了?
看到这样的评论,我们心里还是感到挺甜的。
曾担心经济纠纷
一度拒绝商业合作
河南商报:有没有想过和旅行社等合作?
吕海杰:在免费拔蒜薹的信息发出后,有一些旅行社联系我们,想作为一个旅游项目。可是我们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收费的,因为我们这里是免费,若是游客和蒜农发生了经济纠纷等问题怎么办,后来时间紧迫,来的人多,也就没再问这事儿。明年旅行社这方面会仔细考虑,也希望更多的人来我们西姜寨游玩。
“免费拔蒜薹”
明年会提前
河南商报:以后会借鉴这种方式吗?
吕海杰:我们打算明年提前在媒体上公布“免费拔蒜薹”的详细计划。目前还思考组织“现场酿制糖蒜”的活动,邀请市民一起参与。再过两个月我们这边的西瓜就要成熟了,我们在酝酿计划,吸引市区的市民来品尝。
村民更信任乡政府了
沟通更顺畅了
河南商报:这件事对基层政府的工作有什么启发?
吕海杰:我们乡镇在这个事上,主要是为市民的需求、农户的需求,建立起一个沟通的桥梁。对于市民来说,能享受收获的快乐和城郊度假的快乐,吃到新鲜的菜蔬;对于农户来说,解了燃眉之急,这些蒜薹还不会浪费掉。另外,这件事之后,我们的村民更信任乡政府了,村民和政府之间的沟通更顺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