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江南第一名山莫干山修篁绿幕,风吹影舞,一位中年男子沉醉在“竹径数十里,供我半月看”的林海中。当他走到莫干山景区的大门口时,工作人员拦住他要求出示门票,稍停,工作人员蓦然认出:“你是给我们题字的刘中州老师啊,对不起刘老师,快请进!”谁也没想到,这个其貌不扬的中年人,是一位造诣颇深的书画篆刻家。
莫干山由干将、莫邪铸剑而得名,而剑池据说就是莫邪干将磨剑的地方。景区摩崖石刻计三四十处,集中在剑池周围。四叠飞瀑峭壁旁,“剑魂”二字字体古朴,笔势雄浑,不少游人在此拍照留念,落款“洛阳刘中州”的字样,永久定格在人们的影像和记忆中。
刘中州, 河南汝州人士,1967年出生,供职于河南省地矿局地质调查一队。因受父辈熏陶,自幼痴迷书画,喜欢寻觅砖头石块,在上面练习篆刻功夫,临摹过上千方古代玺印。一次偶然的机会,刘中州有缘认识了篆刻家王海。“一方小印连天下,秦篆汉隶述古今”,在王海的教诲指导下,刘中州对古文字刻苦学习,对篆刻艺术不懈钻研。1995年,地矿部举办书画大赛,刘中州以篆刻“自强不息”、“长相思”的两方大汉砖印章参赛,获得金奖,在地矿系统引起反响,得到大家好评,从此走向专业从事金石篆刻、书画创作之路。
2004年7月,刘中州接受将一块重达四吨的伊河源玉石篆刻为“关圣帝君之宝”的重任。看上去仅有六个字的玉玺大印,刘中州从准备到完成整整耗用三个月时间,为首届河洛文化艺术节暨关林国际朝圣大典献上一份厚重的文化礼物。从洛阳走出的原《中国书法》杂志主编、现西泠印社副社长李刚田为家乡出现这样一棵篆刻好苗子感到由衷地高兴,亲笔为玉印题字 “世界关庙第一印”,为中州的书斋题写“关圣印社”,寄予充分的肯定和期许。
洛阳古代艺术馆原来设立在关林庙,经年展出洛阳附近出土的石刻文物430余方,可谓一部石史。“三分刻,七分写”,中州得益于地利人和,终日与古碑刻为伴,以演习古文字为乐,每有感悟,即记诸笔端。2011年,《中国矿业报》连载他关于洛阳出土碑刻的赏析文章20多篇。《中国国土资源报》特约他担任评审,为该报副刊刊登的书法作品进行点评。2013年12月始,他选择以苏轼的《前赤壁赋》为内容创作金文册页,接下来又创作《洛神赋》金文长卷,在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展出,供游客观赏。
隋唐以降,中国人栽培牡丹,咏叹牡丹,绘画牡丹。“洛阳牡丹甲天下”,刘中州有缘生活于此,对牡丹情有独钟。从牡丹的含苞待放到盛开怒放,从枝节生发到惆谢凋零,他都在细心观察,逐渐感悟,将这些感悟融入到牡丹画的创作中。“直从金石演画法,又从诗情写画意”,中州以金石之法创作很多绘画作品,如《独立人间第一香》、《君子风范》、《梅花》等,分别被泰国僧王、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原馆长黄光男、吉林省博物院等个人和单位收藏。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欣然题字“刘中州书画篆刻艺术”,对中州多年来在书画篆刻领域的探索给以指导和评点。
刘中州为人坦荡,广结善缘,不薄时人,更爱古风,自爱而不自贵。汇文楼是刘中州在关林的工作室,各地书画篆刻名家经常光临,与中州诗茶唱和。作家刘如春的诗句“此生食墨刘中州,广结善缘汇文楼”,中州感觉正好和他的性格为人相吻合。他坚持每天六点起床,晨练一个多小时;每年外出数月寻师访友,祖国各地处处留下他的墨宝印迹。在东北,兴凯湖书法碑廊有他创作的《论语》名句书法碑刻,黑河海关有其书写的“国门卫士”四字;在西北,从天水到敦煌有其为官兵创作的数幅书画作品,新疆喀什有其书法作品“战神”;在西南,丽江古城有他结合纳西族东巴文创作的一批书法篆刻作品,三亚景区鹿鸣庄采用了他题写的碑额;在东南,他为金华婺州博物馆题匾,为丽水百年酒业题名。中州还为日本横滨关帝庙建庙150周年敬书“忠义仁勇”,以弘扬关帝精神。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非常欣赏刘中州,曾撰文评价刘中州的书、画、印,在文章最后写道:“ 中州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感悟着艺术、人生,追求着自己的境界,究竟能如何,未来的一切不可设想,但天道酬勤是一个不变的真理,他定能有所收获的!”近代艺术巨擘吴昌硕生于浙西安吉,童蒙就读时并不好诗书,而独嗜金石刻划。青年时代吴昌硕游学,师从名儒大家,“三十始学诗,五十始学画”,渐渐地将诗书画印贯通一体,成为海派艺术执牛耳者,被推举为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杭州西泠,竹乡安吉,乃中州心灵中的顶礼膜拜之地。一代艺术大师的人生轨迹,或能予中州以鞭策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