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张海
搦管染翰60余年,张海不但隶、行草、篆、楷四体皆能,还独创了别具一格的破锋行草书和草隶。任中国书协主席9年来,与同道共同努力,书协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工人书法家
小学四年级,张海写的毛笔字已小有名气。
高中毕业后,张海考入新乡师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安阳市,后被推荐到文化宫工作,书法成了他的专业。
1976年初,书法大家、时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赵朴初到安阳出差。领导通知他去陪同赵朴老的时候,张海正在户外写大标语,只见他身穿黑大褂、上面滴了不少油漆,赵朴老笑称他为“工人书法家”。当张海向赵朴老提出“为一本书法作品集题写书名”的要求时,赵朴老欣然应允,题了“书法作品”四字墨宝。
1983年,张海被任命为河南省书协副秘书长。1984年初,张海他们组织了第一届中原书法大赛,17个地、市组队参赛,参赛者多达1000人。此次比赛反响较大,比赛公平科学的评分规则也被之后的全国性书法大赛所借鉴。启功先生写诗赞扬:“千人大赛古无俦,逐鹿书林笔墨遒。万木草堂诗句在,八方风雨会中州。”
为给优秀人才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张海他们又组织举办了五届中青年“墨海弄潮”展。第一届是1986年,15位河南中青年书法家的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在国内产生了影响。直到现在,书法界说到展览,还会提及“墨海弄潮”。
一直到2007年,张海担任河南省书协主席一职17载。在他的带领下,河南书协取得了好成绩——河南书界都把书法当成事业去做;形成了被书法界广泛关注的中原书风,一批又一批青年作者队伍成长起来;形成了团结向上的书法风气。
艺术贵在创新
在继承传统方面,张海隶书取《乙瑛碑》之骨肉停匀,《封龙山》之宽绰古雅;篆书得力于杨沂孙婉转流通;行书主追“二王”之意趣;草书含茹怀素之妙笔;楷书则以《张猛龙碑》为宗。因有特殊经历,他写擘窠大字也能力透纸背;因精研过小字行草,他能在咫尺之中起万里之势。
在人民大会堂,有两件张海作品,一件是李白的《游泰山》,一件是杜甫的《望岳》。《望岳》诗只40字,却要书写成巨幅作品。字少面积大,给布局带来很大困难:过于松散,就会显得气势不够;若写得太满,就没有了空灵之妙。最终,他决定将“齐鲁青未了”的“了”字当作整幅作品的调节点,让它连竖带勾一下从上通下来,成为全篇疏密衔接的枢纽,这样就使平整的布局活了。很多看过这件作品的人都称赞“了”字处理得精妙,使整幅作品灵动飞扬。2009年,张海在杭州、上海、南京等地举办了“创造力的实现”书法巡展。2010年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岁月如歌”书法展。这些展览均盛况空前、嘉宾如云,获得了巨大成功。
发展艺术奉献社会
张海常说:“艺术家除要有艺术责任外,还要有社会责任,利用一技之长回报社会和人民。”
在发展艺术方面,张海主张作者“必须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作品”。他说:“书家就是要以书法创作为中心,最重要的是要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创造新的经典,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民的期望。”为此,他撰写了《时代呼唤中国书法经典大家》。张海在书协主席团会议等多种场合恳切地表示:“如果不呼唤,经典就更难出来。即便呼唤了没出来,也为以后出经典做好了铺垫、创造了条件。我们应该有出经典的决心和信心!”
“三名工程”即“名家、名篇、名作”工程。第一步选“名篇”:从中国上下几千年的散文、诗歌中,由专家挑选出100多篇向社会公布。第二步推“名家”:组成数十人的推举委员会,先由各方伯乐按基本条件推荐,然后由推委会投票选出约百人的准名家。第三步创“名作”:由准名家从上述100多个名篇中择一创作。准名家领取任务后,用将近一年的时间打造作品。第四步是评选展出:由专家评审委员会从这百余件作品中,选出数十件名作。如今,当初的设想已成为现实。去年10月,50位名家的名作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获得了广泛好评。
张海是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他曾在不同场合提议“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经过多方努力,教育部于2011年正式发文在全国中小学设置毛笔写字课。2011年上半年,张海随团到陕西农村考察,切实感受到基层文化场馆太过缺乏,他呼吁有关部门关注基层文化建设、特别是县以下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配套。他参与提出的“建立国家书法馆”提案,也被纳入规划:未来14万平方米的国家美术馆,有4万平方米书法馆。
● 祁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