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河南人杂志官方网站
滚动资讯:
首页 > 人物专访 > 正文

人物专访

孙松林: 传统手工艺术品投资界的“巴菲特”

2016-04-04 21:47:26   来源:河南人杂志    点击:

孙松林——传统手工艺术品投资界的巴菲特 孙松林,北京东方典藏国际收藏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华夏珍宝博物馆创始人。在收藏界,孙松林被人称
\
孙松林——
传统手工艺术品投资界的“巴菲特”
        孙松林,北京东方典藏国际收藏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华夏珍宝博物馆创始人。在收藏界,孙松林被人称为“传统手工艺术品投资界的巴菲特”。他认可的艺术品,投资下去撬动的是整个行业。这个名头,尽管是无意而得,但并非浪得虚名。他在当代金银艺术品、陶瓷艺术品、景泰蓝艺术品、象牙艺术品、紫砂艺术品等方面的投资,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1974年出生的孙松林,并非出生于收藏世家,而是来自河南登封嵩山脚下的汉子,他是个遗腹子,被母亲和哥哥一手带大。上世纪90年代末,二十出头的孙松林到北京打工。最开始,他在餐厅端盘子。工作闲暇以及夜里,他自学大专课程,并拿到了文凭。靠着这纸文凭,他应聘到了一家知名的发行出版企业当业务员。做图书时,有机会博览群书,为自己积淀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他对中华文明传承的理解,分为两种重要形式,一是文字,二是实物,昔日的实物就是今天的文物,昔日的艺术品就是今天的国宝,今天的实物或艺术品就未来的文物与国宝,二者相互佐证与依存。带着这个理念,三年后,他辞职创业,他开始涉足艺术品,并且尤其钟情于宫廷艺术品,日积月累,他越来越投入,直至成为当代艺术品收藏界翘楚。
走在传承华夏文明的路上
        孙松林说,缘于一次,他在故宫看到了乾隆的“金瓯永固杯”,一瞬间被其精湛的工艺、奇美艳丽大气的格调所震撼。为了解宫廷的金银器工艺,他找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树文,向他虚心请教问题。从这里孙松林知道,这种工艺叫宫廷绝技“金丝镶嵌”,并且濒临失传的。更珍贵的是,当时,全国完整掌握这门工艺的人不超过10个人,孙松林是个企业家,并且醉心于中国传统文化,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门工艺传承下去,而不是断绝到自己这代人手里。
        孙松林拿出多年的积累,投身于花丝镶嵌、錾刻等一系列宫廷绝技的复活。他搜寻大师,创作出了一系列的艺术品,然后动用自己多年积累的资源,联系拍卖行,向藏友推介,向国际友人推介,不遗余力。孙松林出身企业家,对市场很是内行,花丝镶嵌、錾金刻银本身又是珍贵的民族瑰宝,很快,从事这个行当的人又有活干了,工作室和大师都忙了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花丝镶嵌工艺本身有传承也有发展。比如纯手工仿制乾隆金瓯永固杯、以花丝镶嵌的工艺制作乾隆福寿金如意。花丝是线的艺术,很难立体化,但今天用花丝镶嵌做出的十二生肖,立体感很强,栩栩如生。对孙松林复活花丝镶嵌工艺的功劳,北京工艺美术协会常务副会长李进华,以及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唐克美等工美界专家乃至泰斗,都给予了高度评价。用从事多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王宇老师的话“这叫文化功德”。
       缔造未来国宝的博物馆
        在首都北京,长安街东延长线上,距离天安门8公里,(建国路58号院1号楼)有座青砖灰瓦古式建筑,展示着东方建筑的那种雄伟与气魄。殿内雕梁画栋、传统的中式装修风格结合珍贵木材精雕细琢的明清风韵家具,给人一份华夏室内陈设的艺术享受。这就是孙松林创办的华夏珍宝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伴随着天籁之音的古典乐声,慢慢品味那一件件,有着天地之精华的山水、花鸟、人物等玉雕艺术盛宴;感悟着2400多年来只有皇族贵胄独享的黄金、白银的宫廷绝技花丝镶嵌艺术作品及景泰蓝、雕漆的神奇与美丽;在陶瓷区域中感受,陶瓷历史进程与过度之间,那些曲折动人的故事。通过一幅幅融合古今、风格迥异、雄劲奔放的书画作品,体会创作者的那种胸襟意象……
华夏珍宝博物馆——
让当代艺术绽放生命的殿堂
        1、一种在皇家传承2000余年的宫廷绝技,在濒临失传之时,是谁在短短几年之间使他走向复兴,国宝级的佳作时涌收藏界。许多专家学者赞叹:“华夏珍宝博物馆,功不可没!”
        2、华夏珍宝博物馆孙松林说:文明的传承重在物表现,走进各大博物馆,我们看到的都是先人留下的宝贝,他们代表的是那个年的的生活与艺术,我们感激先辈。但我们也将成为先辈,我们能为历史留下些什么?
        3、各大博物馆陈列的都是古代生活、文化、艺术等的浓缩而成的文物国宝,今天的生活、文化、艺术等在哪里可以综合性展现,谁来缔造明天的文物国宝。每个博物馆都有特色,华夏珍宝博物馆建立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华夏珍宝博物馆所收藏展示的,绝大部分是当代工艺美术的奇葩和瑰宝。孙松林说,现代艺术品市场和收藏界存在两大误区:一是只讲年代不讲品味,二是只看人名不看作品。
        他说,难道一个清代3岁顽童的涂鸦,比现代一个知名画家的作品还要好?但现在市场往往只看年代——这是清代的,那是宋代的。其实,艺术品之所以成为艺术品,在于艺术高度和艺术美感——在于好,而不是它的年代。现在很多人只重视年代而忽略了艺术价值。现代的艺术珍品,放到千年之后,无非是现代的新东西1000岁,清代的1200岁而已。那时,比的就是东西的好坏了。历朝历代都在打造自己的工艺珍品,而不是只会继承——比如清代的皇帝,乾隆、雍正等都亲自设计下图纸,让人督造国宝。
        关于第二个误区,孙松林说,名人有巨作,也有名作,也有小品。巨作是代表其一生艺术成就的,名作是因为大家的接受度、认知度比较高的,小品是闲暇之余的习作而已。而在行业内,很多人只要求这个人是名人,哪怕是习作,也要比他名气稍逊的人的巨作更受欢迎。这已经成了通病。其实,一个成熟的艺术家,其巨作、代表作,是要比许多名气大的人的习作强很多的。
        2008年,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开幕式上,不管是击缶而歌,还是古琴清音,以及龙蛇狂书,都让全世界近距离体会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个时后,孙松林一是看清了收藏界存在的误区,二是出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钟爱,孙松林开始着手用自己这些年的积累,筹建博物馆。他对自己博物馆的定位,是一个要做传世瑰宝的博物馆——以博物馆为载体,恢复传统工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统宫廷绝技。
        这个定位,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来源于孙松林对文明的认识。
        孙松林认为,传承文明,既要看文字,又要看实物。他说,中国传统民族瑰宝留下来,有两条主线,一个是宫廷文化:封建帝王访野搜奇,或举全国之力,把一项技艺推向极致,如故宫博物院;而另一条主线,是靠厚葬文化的陪葬品,这是中国文物传承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式。而现在,宫廷文化消亡了,也没有了厚葬文化。这样,代表这个时代的艺术作品的传承就遇到了危机。
        “文字和文物,构成了历史和文明。没有文字记述,没有文物佐证,那么历史在哪里?都说开元盛世,如果考古只发现了几个烂瓦罐,那么盛世在哪里?说中华民族正在复兴,而子孙看到我们的艺术品都是粗制滥造,那么复兴又在哪里?”
        他说,未来中国艺术品的传承方式会有两个,一是家庭传承,一是馆藏。孙松林告诉记者,家传是“独乐乐”,是留给家族后人的,会深藏于家。百年屈辱后的中国,正走在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要让后代更多看到这个时代,最好的途径是博物馆,也就是“众乐乐”。
         孙松林说,未来100、200年后,你说这个博物馆还是私人的吗?还姓孙吗?到那个时候,它会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是公众的,公共的。据了解,其他的博物馆,一般是展示的平台,但华夏珍宝博物馆还面向观众销售展品。孙松林有自己的一套理念,他说,什么是传承?最好的传承是销售。一个好东西,有买卖才有传承。好东西做十件,即便经过战乱,经过不当收藏,就算坏了九件,还能剩下一件。他还说,今天的社会风潮下,人们更愿意收藏孤品、单品。事实上,中国工艺美术都是孤品和单品。比如同样是花丝,从馆藏的十二生肖可以看出,为表现各种动物毛发、鳞爪的的不同,要用许多种不同的花丝。天人合一是中国艺术品的灵魂,即便是同一个艺术家做同一件艺术品,也个个是孤品,也各不相同。比如徐悲鸿一生画过上万匹马,但每匹马形态各异,所体现的艺术精神和艺术家的心境也不一样。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我们是“换血”的一代
下一篇:彭俊峰: 影视文化界的传奇

本期封面

  • 第一期《河南人》期刊杂志

    谁说我把故乡遗忘,梦中我又回到故乡。潺潺的小河,秀美的村庄,还有那棵挺拔的白杨……窗外...

  • 河南美景

    栏目推荐

    老子照片
    design by Createe Copyright@20015 河南人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  京ICP备20210081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