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河南人杂志官方网站
滚动资讯:
首页 > 特别报道 > 正文

特别报道

【高考40年】听听祖孙三代人的高考那些事儿

2017-06-07 09:10:57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点击:

河南商报记者刘慧丽孙科马俊峰

  首席记者訾利利

  【小商档案】

  姓名:小商

  性别:男

  年龄:18岁

  就读年级:郑州市某高中高三1班

  家庭成员:小商爸爸(45岁);小商爷爷(67岁)

  1977年,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积攒”了10年的“梦想”在考场迸发。那场高考,给无数考生带去了希望,最终27万人“逆天改命”,踏上了通往大学的列车。

  自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至今,已走过40年。回首过往,高考改变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命运,裹挟着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故事。

  在这些鲜活的故事里,交织着高考政策的变化,体现着时代的印记。

  而这些变化和印记,小商一家深有体会,大家不妨来听听,小商聊40年河南高考的变化。

  【学生心态演变】

  从拼命学习考大学

  到出路变多,素质更高

  1990年的董文芳,已在一所农村高中任教几年了,他说,那会儿的高中学生生活条件艰苦,有些学生来学校直接带几根萝卜,他拿点盐帮学生加工下弄成下饭菜。高考前夕,学生们很少上床睡觉,困了在桌子上趴一会儿,接着学习,“高考是改变农村孩子命运的捷径,供养一个高中生不容易,学生都很拼。”

  1994年,在农村高中任教十年后,董文方来到一所县城高中教学。改革开放的大潮也吹向了小县城,壮年劳力都拥向南方打工,那会儿的学生已经成了“留守儿童”。在他看来,那会儿的高中生很单纯,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往往对老师很信赖,很听话,对学习非常渴望。

  今年是河南省实验中学崔矿山老师带高三毕业班的第17个年头,他说,刚上班那几年,学生的心态是上个好大学就可以,不像现在的孩子一定要上985、211。在他记忆里,2005年、2006年之后,大家对名校的渴望越来越迫切,名校效应彰显。

  在董文方看来,现在的学生吃苦精神不够了,不过素质方面提升了很多。“出国读书、合作办学等,学生的出路变多,他们会觉得不上清华北大也行,选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就行。我的一个学生,放弃了北大清华的橄榄枝选择了另一所学校,这就是现在的孩子。”

  【历年高考政策变化】

  与小商一家聊聊40年河南高考变化

  1977年

  高考命题权放到了各省

  “爷爷今年67岁,时不时跟我说起他参加高考那年的事。”小商说,爷爷高中毕业时正是停止高考的第三年,于是一边工作一边等待,终于在1977年10月份等来了恢复高考的消息。

  小商爷爷回忆说:“当年,河南省高考分为理工和文史两大类,理工科考语文、政治、数学、理化4科;文史类考语文、政治、数学、史地4科,每科满分都是100分。”当时规定:11月18日至24日报名,12月9日至10日考试。短短的6天时间内,河南有70.59万人报名考试。那一年,河南最终录取了9374人。

  因为从确定恢复高考到实施考试,前后也就一个多月时间,1977年的高考命题权放到了各个省。1978年高考,国家就收回了命题权。

  1980年

  全省统一阅卷

  据小商爷爷回忆:“那几年师资力量匮乏,只能实行分区阅卷,而这种误差不好控制,有人会担心这误差会影响高考的公平。”

  1980年,省招办先将其改为分科阅卷,把一门学科放到一个大学阅卷,每次都拿样卷让阅卷者评分,如果评分不合格,就取消评卷人的阅卷资格。

  不仅如此,那时候对已阅试卷还要开展质量监督,如果复查过程中,某位阅卷教师的评分质量受到质疑,就要对他所阅试卷全部复查。

  这一年,郑州四中高三班主任董文方老师参加了高考。

  1990年

  全省各地市将考生信息用报名卡输入计算机

  小商的爸爸今年45岁,回想他高考那年,最大的变化就是河南省各地市均采用了报名卡,将考生信息输入计算机,这大大加快了录取工作的进程。

  那一年,他如愿考上了师范院校。

  1994年

  考试科目有变化,“3+2”模式实行

  从1994年开始,一直到2000年,河南高考的考试科目实行“3+2”模式。在此之前,实行的是“大文大理”模式。

  小商的叔叔刚好赶上“大文大理”模式的最后一年,他回忆说:“高考科目比较多:理科七门——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生物;文科六门——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

  语文、数学每科为120分,其他学科每科100分(生物50分)。文科六门满分640分,理科七门满分为690分。

  也许是科目太多,小商的叔叔第一年高考失败。1994年,他第二次参加高考,考试科目减少到五门,文科——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理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3+2”模式。

  2001年

  考试科目实行“3+大综合”模式

  小商的小姨高考时赶上实行“3+大综合”模式第一年,据她回忆:考试时不分文理科,除语、数、外,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组合成一份试卷,称大综合试卷。

  其中2001年大综合一门为150分,其余两年大综合为300分。这3年除语文、数学、英语、大综合4门必考科目外,设6个选考科目供考生选考用,只作参考分。

  她还记得,那年报考普通高校年龄、婚否不限。

  2004年

  开启“3+文综/理综”模式

  从2004年开始,河南高考又开始分文理科,采用“3+小综合”即“3+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的模式。

  河南省实验中学崔矿山老师说,“没分科前大家想要分科,但文理分科后还是有些同学文科也好理科也好,在文理分科的时候也纠结。”

  “总的来看,分科也好不分科也好,这个趋势都是越来越合理,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尊重学生的个性自由,未来人才的培养,在夯实学生的基础上注重个性发展。”崔矿山认为。

  2010年

  出分数再报志愿

  从2010年开始,开始先出成绩再报志愿,估分报志愿成为历史。

  小商爸爸班上有个学生估分500分,谁知成绩公布出来竟然是554分,小商爸爸感慨:“幸好是出分后报志愿,否则这位学生可能就上不了心仪的大学了。”

  2011年,崔矿山的一个考生高考考了622分,第一志愿大连理工没有录取,决定复读。崔矿山觉得这个分数有其他好学校可以选择,为什么要复读?学生的回答代表了这几年不少人的看法,他说宁可多复习一年,考一个更好的学校。第二年这名考生考到了同济大学,给他发来短信,“崔老师,我复习这一年值了。”

  2016年

  河南省深化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发布

  2016年8月23日,河南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河南省深化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到2021年,高考实行“3+3”模式,英语有两次考试机会。

  “3+3”模式,即必考语文、数学、外语,选考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个科目中的三门。其中英语科目有两次考试机会,同时增加了听力考试的内容。

  崔矿山说,他对未来的高考更加期待,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选择余地和空间更大。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河南八十余万学子今朝考场逐梦 考生总数全国第一
下一篇:【直击高考】考场外的家长“众生相”:望眼欲穿的爱

本期封面

  • 第一期《河南人》期刊杂志

    谁说我把故乡遗忘,梦中我又回到故乡。潺潺的小河,秀美的村庄,还有那棵挺拔的白杨……窗外...

  • 河南美景

    栏目推荐

    老子照片
    design by Createe Copyright@20015 河南人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  京ICP备20210081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