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记者采访时,老戏骨们挂在嘴边的话是“不能对付”,“这是一个演员必须做到的”。认真做案头,剧本烂熟于心,提前进组,和导演、编剧反复推敲角色……老演员们这些再正常不过的拍戏过程,足以让那些拿着剧本边看边拍、开拍前一天才进组的年轻演员脸红。《人民的名义》中很多老演员只是客串,但他们仍然坚持角色无大小之分、戏份无多少之别,认真对待每一个镜头前的表演。连开场仅出场三个场景的侯勇也收获了观众的赞叹。
用制片人高亚麟的话说:“他们是真正的职业演员”。与此相对应的是充斥在影视圈的“业余演员”。
“明星经济”的热潮中,演员似乎成了没有门槛的职业,不管何种途径走红的“星”无需考虑演技能力,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谋个角色。近两年,更是屡屡曝出当红年轻演员拍戏用替身、抠图、用数数字代替背台词等不负责任的表现。一些年轻演员天冷拍个水戏,拍戏中擦伤了手指这些小事,都要主动向媒体“抖料”晒辛苦。一些制作粗糙的剧甚至将选用“流量明星”作为带动收视的不二法宝,导致很多角色“有皮无肉,有形无魂”,看似热闹的影视剧不少,实际被观众记住的角色不多。
让主创团队意外的是,《人民的名义》不少观众是90后、00后年轻人,他们甚至在社交网站上为喜欢的角色打起口水仗,这再次印证了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可以说,《人民的名义》是老演员为年轻演员补上的一堂表演课,这堂课的重点不是演技,而是对待表演的态度。老戏骨是用角色和观众交流,而一些“小鲜肉”示人的却只是明星光环。
在浮躁的环境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老话显得弥足珍贵。以流量论资排辈的影视业,是时候重拾演员的职业精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