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河南人杂志官方网站
滚动资讯:
首页 > 专刊动态 > 正文

专刊动态

【中国梦·实践者】河南“稻虾共作”新模式:环保致富双丰收

2018-06-05 15:01:41   来源:中国日报网    点击:

  “去年水稻收割后,我把家里的9亩水田全部开挖为虾田,一年养殖两季小龙虾,种植一季水稻,一亩田净收入6000多元,9亩田能为我家带来5万多元的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近日,贫困户吴桂有站在自家的养殖田边,掐着指头和记者算了一笔账,兴奋与激动写在脸上。

  眼下正值小龙虾大量上市时节。在桐柏县月河镇沈庄村是“稻虾共作”基地,每天都会有不少的养殖户进行小龙虾捕捞、分拣、装篓、过秤,忙的不亦乐乎。

  吴桂有是桐柏县尝到“稻虾共作”模式致富甜头的众多农户之一。

  桐柏位于千里淮河的源头,属南北气候过渡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境内河流众多,沟渠纵横,有大小河流58条,塘堰坝9886余处,自然水面28万亩,水质良好,适宜于多种淡水南北方水产品的生长,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桐柏是麦稻轮作区,过去水稻收割后,因为没有适宜耕种的农作物,水田长时间闲置。为提高耕作利用率,桐柏县多次考察论证,决定在全县大力发展小龙虾养殖产业,推广“稻虾共作”模式,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

  桐柏县小龙虾协会负责人邓春阳告诉记者:“‘虾稻共作”模式,实现了小龙虾与水稻的共养共生。耕作期在稻田中沿田埂挖出2米宽、1.5米深的大沟。插秧时节,把尚在幼苗期的小龙虾移至大沟内生长,等秧苗长壮实了,再把沟里的幼虾引回到稻田里。这样,四五月份收一季虾,八九月份又收获一季虾,就是“一稻两虾”。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小龙虾的发育提供了充足的饵料,而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水稻收割后,秸秆可以还田,培肥地力。在这种优势互补的生物链中,小龙虾及水稻的品质都得到了保障,更使稻米成为一种接近天然生长的生态稻,破解了农民种粮不增收的难题,鼓起了百姓的“米袋子”。

  桐柏县农业局副局长李海远告诉记者,桐柏县“虾稻共作”一年养殖两季龙虾,龙虾为稻田“除草、松土、增肥”,稻田为龙虾“供饵、遮阴、避害”,种养结合的模式下亩产龙虾150公斤、水稻400公斤,每亩纯收益5000元以上,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一稻两虾”,有效提高了农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龙虾生长过程中,不使用化学肥料、农药,真正产出优质、绿色的龙虾和稻米,稻虾共作不但减少了污染,还改变了稻田的生态。为支持小龙虾产业的发展,桐柏县成立了中国桐柏淮河源小龙虾协会和玉皇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整合资源,注册了“淮河源”小龙虾品牌,申请了有机产品认证,实行技术培训、生产资料供给、小龙虾销售等一体化服务。建成了“淮河源”小龙虾水产市场,由协会与郑州、武汉等小龙虾市场对接,合作社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技术培训,指导农户开挖虾田、种苗、围网、回收等服务,让农户足不出村即可将小龙虾卖掉。

  月河镇沈庄村是桐柏县最早发展小龙虾养殖的专业村,村里的1000多亩水面改为虾田,体型大、颜色鲜亮、肉质饱满的小龙虾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是日,记者在沈庄村看到一望无际的虾田和虾农们忙碌的身影,不远处的公路上,停着从各地赶过来的购销车辆。从小喜爱在水田里捉鱼摸虾的贫困户杨柳有着一手好的捕虾技术,他一网就捞上来10多斤龙虾,他说这一网虾收入200多元,最近仅卖小龙虾就有近万元的收入,心里的高兴劲就甭提了!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盛开春满园。目前在沈庄村的示范引领下,桐柏县小龙虾产业遍地开花,养殖面积超过两万亩,全县5000余人从事龙虾生产,活跃在城乡之间的小龙虾经纪人达到100多人,以小龙虾为主的农家乐、餐厅有30余家,全县600余贫困户依靠养殖龙虾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刘伟:强化红线意识 压实安全责任
下一篇:陈润儿在漯河市调研并主持召开会议强调:积极主动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巩固发展和谐稳定社会局面

本期封面

  • 第一期《河南人》期刊杂志

    谁说我把故乡遗忘,梦中我又回到故乡。潺潺的小河,秀美的村庄,还有那棵挺拔的白杨……窗外...

  • 河南美景

    栏目推荐

      重磅!14年后首次商标统一,新飞电

      日期:1970-01-01

      5月8日晚间,据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独家获悉,近日,新飞电器与新乡...

      日期:1970-01-01

      日期:1970-01-01

      日期:1970-01-01

      日期:1970-01-01

    老子照片
    design by Createe Copyright@20015 河南人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  京ICP备20210081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