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描绘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图景。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濮阳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要抓手和主要载体,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厚培乡土文明文化,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才能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才能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濮阳县委主要负责人说。
产业为基美在富民5月18日,濮阳县五星乡葛邱村村头的华泰园林种植基地内,高大的国槐贴心地为小路铺满绿荫,柔美的月季沿小桥流水挥洒色彩,十二生肖造型的苗木与木摇椅、攀爬城相映成趣,勾勒出远离喧嚣的休闲景观。
基地里,贫困户张立军忙着给苗木浇水除草。据他介绍,2013年,通过土地流转,葛邱村建成1500亩园林种植基地;2016年,该村把目光瞄向乡村旅游,对基地重新包装,打造成远近闻名的“林海小镇”。“俺家流转土地每年保底收入5000多元,俺还能在基地打工,日子越过越红火。”张立军高兴地说。
兴业富民,始终是濮阳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崛起,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濮阳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说,该县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方向,以农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三产融合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
春赏荷叶、夏观荷花、秋采莲蓬、冬食莲藕,是海通乡刘吕邱村的“产业风景图”。该村规划建设文信荷园,昔日黄河边的盐碱洼地蝶变为“生态花园”。
“海通乡已连续举办两届荷花节。去年7月至10月,日接待游客突破1万人次,日均增收10余万元。”据介绍,越来越多的村民成为旅游从业者,在家门口驶入致富“快车道”。
文化为魂美在乡愁
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基础上,濮阳县美丽乡村建设更注重挖掘内涵,体现乡土特色,传承文化记忆。
今年“五一”假期,渠村乡公西集村成为濮阳人朋友圈的新晋“网红”。市民李现以亲身经历为例:万人品鱼汤等活动让他带着孩子来到公西集村,孔子弟子公西华故居等文化资源让孔子故事和黄河文化跃然眼前,古墙古庙等特色民居留住人心,“印象最深的是废旧宅院改建的手工作坊,石磨香油、驴磨面、土布纺织等传统工艺勾起儿时记忆。”
一村一图,一村一品,乡村厚土的原生性、鲜活性在濮阳县得以保留。人文、历史、民俗、自然等要素成为就地取材的资源,提升农村文化品位;生态宜居契合古生格局,承载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
“俺村就是一个现代的世外桃源,不仅名字一样,风景更胜!”在清河头乡桃园村,这样的自豪并非无中生有:东西大街从头至尾,农耕文化彩绘如影随形;农家小院掩映在桃李巷、俨然巷、古槐巷、凤仪巷等胡同中,有传承、有创意、有温暖……“通、净、绿、亮、文”的综合提升只是起点,更像农村的新农村才是追求。
党建为先美在旗帜
因“吃亏书记”李连成而享誉全国的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现在更成为全国首家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所在地。
“乡村已经建设得这么好了,这里的党员干部工作起来还是那么勤奋,服务群众还是那么主动。”许多慕名前往学院培训的外地村党支部书记,都会发出这样的心声。
在濮阳县,“农村美不美,关键看支部”已是共识。
漫步在渠村乡渠村集村,最热闹的地方当属百世达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员、社员常常共济一堂,商量如何扩大规模,让更多的贫困户加入这个大家庭。
同样热闹的场景也出现在西辛庄村的连成食品加工有限公司。从西非进口腰果,与本地的葡萄干、核桃混合加工成坚果产品再出口,村民一下子把生意做到国外。“当时我们经常干到夜里两点,熬得站不住。连成书记就鼓励我们,是党员就得敢吃亏。”参与项目投建的一名村干部说,美丽乡村都是干出来的,只有党员带头干,群众的干劲才能大。
产业旺、环境新、文明盛、党建强,最终造就了一批批群众认同的美丽乡村。这些散落在大地上的璀璨明珠,为濮阳县绘就乡村振兴画卷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