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何以获得国务院督查表彰?他们如何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创造了哪些典型经验做法?今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关注许昌交出的高质量发展“成绩单”,探究许昌市获国务院“免督查”背后的奥秘,敬请关注。
数字无声,却是发展的最佳注脚:2017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和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许昌市GDP达到2642.1亿元,提前3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位居全省第四;GDP增速8.7%,继“十二五”时期GDP年均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之后,2016年、2017年持续领跑全省。在省政府刚公布的全省2017年度产业集聚区考核结果中,许昌市在实现2017年度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排名省辖市第一位。
成功创建全省第一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首批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成为全省唯一的转型发展观摩示范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人、昂首迈入大城市行列……2017年,许昌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打好“四张牌”为总要求,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收获了一份亮丽的“年终成绩单”。
有关专家认为,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让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收到实效,是许昌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之道。
扩大需求,服务消费提速快
鹤鸣湖碧波荡漾、绿树成荫,生态新城鸟语花香、喜迎宾朋……5月的鄢陵,绿意盎然、满目苍翠。
“我把新家安在这里,不仅因为这里生态宜居、气候宜人,还因为这里将成为康养产业的集聚地,可以带给我极强的幸福感。”来自黑龙江哈尔滨的刘香玲在位于鄢陵温泉养生小镇的生态新城订了一套房子。这里将是刘香玲未来的养老居所。
鄢陵温泉养生小镇,位于占地66平方公里的鄢陵健康养老示范区内。未来,这里将成为集健康养老服务、中医药医疗保健和养生休闲文化旅游于一体,“国际知名、国内领先、中原一流”的国家级健康养老示范区。
“我国内需潜力巨大,扩内需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关键是找准发力点。”许昌市主要领导说,“健康养老是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许昌市发展健康养生养老事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健康养生养老是许昌市推动转型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和着力打造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为围绕改善民生扩大消费,着眼补短板、增后劲来增加投资,使扩内需更加有效、更可持续,许昌市“十三五”规划明确了“一极两区四基地”的发展定位,打造“生态健康养生养老基地”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根据规划,许昌将以鄢陵为中心,汇聚生态优势和中医药文化资源,推动“健康养生+生态旅游+健康医疗”等业态融合创新,加速康养产业建设。目前,河南紫云谷新型养老示范基地项目、河南龙耀健康城医养结合项目2个项目入选国家第三批PPP养老示范项目库。运动健康小镇、温泉养生小镇、中医药文化小镇、国际康养小镇、心灵颐养小镇、花韵田园小镇和健康美食小镇正在谋划建设中。
在推动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重点产业提速升级的同时,许昌市服务业在全省的影响力、竞争力和辐射力也不断增强。
许昌市七一路电子数码特色街,一条全长1045米的电子数码特色商业街,拥有店铺515家,全年营业额近14亿元,税收5000多万元,于2017年荣膺“中国特色商业街”,使许昌成为全省第三个拥有“国”字号特色商业街的城市。许昌市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等主体功能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服务业发展载体不断壮大,2017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突破900亿元,同比增长10.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9.9%,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生力军。
目前,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此前的6.9∶58.4∶34.7调整为如今的5.9∶58.9∶35.2。预计上半年,全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440亿元,增长12.5%,居全省第4位左右。
优化环境,民间投资活力足
刚刚过去的4月,由国家发改委主办的全国促进民间投资经验交流现场会在许昌落幕,活力与魅力兼具的“许昌现象”,吸引着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改部门上百名代表专程就激发民间投资热情、促进民营企业经济转型升级进行参观考察,学习交流。
截至目前,许昌民营企业达到5.44万家,民营市场主体占全市的97%,吸纳全市就业总量的85%,进出口总额占全市的89%,入围“中国民企500强”榜单的许昌民营企业有4家,数量居全省第一。许昌民营经济规模之大、分量之重、活力之强、发展之快,在全省首屈一指。
“哪里有参天大树,它的下面必然是一片沃土。”森源集团董事局主席楚金甫如是说。从一家只有4个人、10万元启动资金的4人小厂到年收入逾400亿元的“中国企业500强”,在森源集团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政府提供的“一站式”服务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了强大的外部动力。
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许昌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38条政策措施,成立了许昌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并实行市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联系重点企业,以及企业首席服务员制度,千方百计解决企业在产销、融资、用工等方面遇到的难题,帮助企业跨越市场冰山、融资高山、转型火山。全市建立了总规模8.43亿元的企业调贷资金池,累计滚动为企业调贷超过68亿元,帮助100多家企业渡过难关。
在全国民间投资增速下滑的背景下,许昌市民间投资逆势上涨。2016年,全市民间投资完成2078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92%;民间投资增长14%,其中民间工业投资增长33%,居全省第1位。今年1-4月份,全市民间投资增长10.8%,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4个、0.5个百分点。
内引外联,开放合作“加速度”
在位于长葛市大周再生金属循环产业集聚区的河南晟丰科技有限公司,机器轰鸣,不锈钢冷轧生产线上一派繁忙的景象。这是许昌市中德合作第一个建成项目,也是全省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不锈钢冷轧生产线。
“这样一条每月3万吨设计产能的生产线,以前可能需要100多人流水作业,现在5个人就能轻松操控。”该公司负责人庞国伟介绍,“这条生产线采用世界最先进的西门子TDC智能化轧钢系统,引进德国西马克公司技术,整条生产线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被业界赞誉为‘能思考的生产线’!”
围绕开放合作,许昌市瞄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抢抓“一带一路”机遇,精准引导企业“走出去”,完善优化鼓励企业“走出去”,实现了到位资金“新增长”,项目履约“新突破”,平台活动“新成效”,对德合作更是亮点纷呈,仅去年一年,双方“你来我往”14次,落地项目12个、新签约项目25个、新增合作意向29个。中德(许昌)中小企业合作区的“开花结果”,使许昌拥有全国第八个、全省首个获批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为许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外贸转型,创新当先。为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培育外贸新动能,许昌市积极推进外贸创新发展,稳步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在全国中西部地区率先实现检商“两证合一”,帮助辖区340家外贸企业实现检商“两证合一”,压缩时间成本1300小时,为外贸转型发展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极大地改变了传统跨境贸易方式。许昌市积极创新对外贸易方式,大力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先后引入阿里巴巴、浪潮、河南云数集团等150多家企业入驻,有力带动了发制品、蜂产品、陶瓷、鲜切花、特色农产品等出口快速增长。2017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567亿元,同比增长38.4%,其中,跨境电商交易额达97亿元,稳居全省第二位,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