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岭村外景图 李金喜 摄
初冬时节,来到西峡县桑坪镇石灰岭村,你会看到蓝天白云下的石灰岭,一株株山茱萸树上挂满了红玛瑙似的果实,把树枝压得弯溜溜的;绿水悠悠的鹳河两岸,一座座袋料香菇棚里的香菇袋,经过一个夏季的静养,正蓄力吐出它那诱人的菇蕾;村庄新房栉比,平坦的水泥路,宽阔的文化广场,鲜花盛开的游园,弘扬中华美德的文化墙……清新的空气,秀丽的山川,石灰岭村一改昔日的模样,美丽乡村入画来。
到过石灰岭村的人都知道,过去这里这里不但是省级贫困村,贫穷落后,而且脏乱差现象非常严重。村民们世世代代在山上开采石灰石,十几个大大小小石灰窑,整天向空中冒着黑烟。地上到处是黑白相间的石灰渣和煤渣,污水到处流;天空灰沉沉的,空气里,弥漫着刺鼻的燃煤味;路上,车一过,就会涨人一身灰土。男人采石烧窑,女人装灰卖灰,人人整日灰头灰脸,没有一点精神。近年由于替代品的出现,人们盖房用石灰的越来越少,他们一年到头不停地劳作,也鼓不起身上的腰包。由于贫穷,本村的姑娘只见往外嫁,外村的姑娘不见往里来,村里好多小伙子娶不到媳妇,就连本地的学生娃也不愿在本地闻怪味,纷纷转到邻镇冬青树村去上学。
“窑烧十里空,越烧越贫穷。又穷又脏,亲戚都不情愿上门。”该村70多岁的梅良兴老人深有感慨地说。
为了还老百姓一个蓝天净土,为了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让人们走上富裕的道路,石灰岭村借精准扶贫的东风,打响了改善人居环境、甩掉贫困帽子的攻坚战。他们首先忍痛关闭了十几个石灰窑,浴火重生,动员、鼓励群众转产发展袋料香菇和中药材种植。建立了石灰岭村袋料香菇扶贫基地。组织专家对转产的群众进行新产业——袋料香菇种植技术培训。对贫困群众,不但在技术上提供服务,在资金上给与支持。为了确保产业健康发展,采用“公司+协会+农户+专业合作社”的模式,成立了以中药材、食用菌销售为主的两个专业合作社。如今,该村80%农户种植香菇,年产值1亿元以上。同时引导群众种植中药材山茱萸、黄精,建立了200亩核桃基地。新产业不但给该村带来了天蓝地绿,而且也鼓起了村民的腰包。
走进已光荣脱贫的余双成的袋料香菇棚,那一袋袋香菇菌棒上的白白花花的香菇,格外让人激动。他一脸兴奋地告诉我们,转产后,他们家家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如今,村庄干净整洁,再也闻不到怪味了。吃了晚饭,老人们到广场上聊聊天,妇女们跳跳舞,日子越过越红火。”该村村民王富贵言语中透露着对石灰岭村变化的无限赞许。
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以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脏乱差的面貌。仅2017年一年共争取上级项目及相关单位项目7个,为村级建设注入资金438万元。建成占地6亩的文化广场一处,并进行了高标准绿化美化,配备了体育器材,为群众提供了健身游玩的场所;新建了党群服务中心,解决了该村办公和学校挤在一起相互影响的现象;对瓦房院等三个组的农户房子进行了户容户貌改造,同时为三个组修建了蓄水池,铺设了自来水管道,解决了500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联系电业局对全村4.5公里的高、低压输电线路进行了升级改造,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安装路灯60盏,实现了全村灌河沿岸5个组路灯全覆盖;争取水利项目资金为徐家老庄修建了防洪堤坝200米,并修建了沟口组至大力坪组道路1.5公里。
人富了,景美了,姑娘们开始瞄上了石灰岭,只今年,就有8位外地姑娘嫁到了这里。
石灰岭村像一幅舒展的美丽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