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河南人杂志官方网站
滚动资讯:
首页 > 河南旅游 > 正文

河南旅游

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

2018-06-25 17:31:52   来源:映象网    点击:

   “人工天河--红旗渠”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史无前例的一大杰作;是新中国林州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在此工程中,林州人民体现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美德和感人精神。这些资料如果只是听听而没有身临其境的站在这个伟大的奇迹面前,是无法深刻的体会到的,我也亲身感受了林县红旗渠精神的魅力。

\

  红旗渠,响亮又亲切的名字,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课本上就有篇名“红旗渠”的课文,当时对“人工天河”充满憧憬。或许是对水有着特别眷恋的缘故吧,对红旗渠又多了一份念想。这次红旗渠之行,正好了却多年的心愿。一大早,在蒙蒙朝雾中乘旅游公司的中巴出发,在“高速公路”上高速疾行,赶到河南省的安阳市时已经9点多了,简单的早餐过后按照当地导游的安排前往红旗渠。首先来到的是红旗渠的第一景区——分水苑。

\

  接着我们去了纪念馆,站在纪念馆外,感觉思绪连篇。想象当年的创业艰辛:几十万食不果腹的民工用简陋的工具、落后的技术手段,以一颗火红的心和坚韧的意志做出了愚公移山的千古伟业。悠悠十年风霜雨雪,多少人把青春奉献给了山石险峰却无怨无悔,在这千里长渠上,又洒下了多少林县儿女的鲜血?昨日英雄今安在,一渠江水向东流!一定要进去好好看看纪念馆的展品,这些都是多么珍贵的实物和感人的照片。

\

  稍事休息,赶往第三个景区青年洞。去青年洞有两条路可走,一条叫做“领袖路”,即国家领导人参观、考察时走过的砌石渠堤,另一条叫做“创业路”,是当年民工施工时的工作通道。按照导游的安排,去景点时走“领袖路”。沿渠堤逶迤而行,约有二十分钟的光景,来到了“青年洞”的洞口。洞口上方是郭沫若为此工程亲笔题写的洞名,许多游客正在拍照,在路上能看到很多一起来的游客拍合影。抽个空隙,我也拍了张照片以做留念。青年洞东侧百丈绝壁上,有一条悬空栈道,走上去都是太惊险的感觉。

\

  该洞有300多名青年建成,故得名“青年洞”。红旗渠青年洞是水工、建筑和自然景观结合最为精妙的地段。我们在青年洞体验了一把水趣,感受天河荡舟的奇妙。进入了洞中,工作人员驾驶着快艇,洞内五光十色,真是一派奇特的景色。想想这工程的难度确实是非常大,仿佛回到了那些年,洞中的岁月。这是一种自信,这种自信就是“人定胜天”的信念。是一种敢想、敢干的精神。出了洞口,在渠中高歌一曲,境界了得哇。其实修建红旗渠的这种自信表现在对自己的能力的充分肯定,要改变我们的命运,全靠我们自己。一种信仰,任何时候都不会放弃对理想目标向往,始终保持对理想信仰的追求。

\

  离开青年洞,5分钟的车程就到了青年洞西约1公里的络丝潭。导游提示说,这个景点是不走回头路的,中间也没有紧急返回的通道,走得动就一直向前走,走不动就别上上下下了。整个景区不慌不忙走过来40分钟足矣。走近景区,只见被两边陡峭石崖夹着的峡谷之下,是深陷几十米狭窄的河床,源自山西平顺的漳河之水一路从西到东,从高到低跌跌撞撞奔流而来,从峡谷断崖上飞泻成瀑,如白马玉龙,咆哮翻卷,坠入络丝潭。

\

  回到家里,心中还是惦记着这趟旅行。翻看历史书,想想历史上的林县石厚土薄,十年九不收,解放后勤劳的林县人民不向命运低头,以“宁愿苦战、不愿苦熬,宁愿流血、不愿流泪”的超然心态,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以大无畏的“红旗渠”精神,逢山凿洞、遇河架桥,改变了林县面貌,创造了人间奇迹。或许这棵“虎口椿”正是吸收了太行山的灵气、积聚了太行人的志气,才创造出了这难得一见的“树间奇迹”,这就是锲而不舍的水文精神。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千人赴栾川 用美丽战胜贫困
下一篇:云台山夏季清凉模式已开启!

本期封面

  • 第一期《河南人》期刊杂志

    谁说我把故乡遗忘,梦中我又回到故乡。潺潺的小河,秀美的村庄,还有那棵挺拔的白杨……窗外...

  • 河南美景

    栏目推荐

    老子照片
    design by Createe Copyright@20015 河南人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  京ICP备20210081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