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城岗遗址
□河南法制报记者马国福/文图
C
建立夏朝创建国家
当舜年老时,众人一致推举大禹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帝舜四十八载,舜崩于苍梧。大禹摄政17年,又为舜守孝3年,后来大禹居于家乡阳城,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但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大禹。大禹遂顺民意,定都阳城,继天子之位,建立了夏朝。
近日,记者随中国大禹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常松木来到登封市告成镇八方村王城岗遗址。常松木介绍,该遗址为禹都阳城遗址,大禹就在此建都。大禹定都阳城后,将诸侯所进贡之铜,铸成了九鼎,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大禹所建立的夏王朝是一个崭新的社会形态,巩固政权比建立政权更加困难。那么,夏朝建立之后,禹是怎样巩固其政权的呢?
《尚书·大禹谟》中记载:“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常松木解释道:“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你将来最终要继位为君,但人心是危险难测的,道心是幽微难明的,只有自己一心一意,精诚恳切的秉行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其中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则被称为“虞廷十六字”,又被儒家奉为“十六字心传”。
据历史记载,大禹得到天下后,治国时,正是秉持中道,认为“正德、利用、厚生”三件大事的协调运行,乃平治天下的首要谋略。他曾对舜说:“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即要管理好国家,一方面要改善金木水火土谷六个管理机构的职能,另一方面更要注意自正其德,正己以治民,要勤俭节约,将钱财用于为民兴利除弊的事业上,要轻徭薄役,使人们丰衣足食。
D
治水治国洛书九畴
“大禹是我国古代一个先治水、后治国的英雄。”记者在登封采访时,和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玉洁不期而遇,她告诉记者,“在中国的历史传说中,大禹在治水、治国的过程中,采用‘洛书九畴’的谋略,使他治水、治国都得到了极大的成功。”
那么,什么是“洛书九畴”呢?《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李玉洁进一步解释,大禹时期,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大禹治水,顺水之性,疏川导滞,与“洛书九畴”所说的五行之道有密切关系。
畴,类也;“洛书九畴”,就是传说中天帝赐给禹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即《洛书》。大禹也是以“洛书九畴”定九章大法,治理国家社会的,“洛书九畴”流传下来收入《尚书》,名《洪范》。
“洛书九畴”全文为“五行”“五事”“八政”“五纪”“皇极”“三德”“稽疑”“庶征”“五福”“六极”。
李玉洁分析,“洛书九畴”不仅是大禹、也是我国后代帝王治国的方略。大禹正是靠此治国,使天下大治,让夏朝延续了几百年。
E
制定刑罚朝野震动
“尧舜之世,民风淳朴,即便对罪犯,也是‘象刑以治’,关他一下禁闭,衣服上做个记号,给一点惩罚。”李玉洁介绍说,“到了夏禹时期,人心不古,连诸侯王都变得贪心不足,‘象刑以治’已经不起作用。”
夏禹于是叫大臣施黯起草刑法,史书上叫作“禹刑”。《禹刑》一出,朝野一片谴责。有的说:“自古没有刑法,何以要作刑法?不是违背古制吗?”
施黯道:“从前唐尧、虞舜两代,主张用象刑,纯是从良心上着想,希望激起他们的羞耻之心,而使他们可以改过,不致终身废弃,固然是仁爱之心。但是人的良心微乎其微,第一次,或者还有几分羞耻之心,次数多了,就屡见不鲜了。况且犯法的人,或者杀人,或者伤人,仅仅在他们的衣服上做一个记号,既不痛,又不苦,怎么能使他惧怕而不再为!臣愚以为,现在民风浇薄,未始不是唐、虞两代刑罚过宽所酿成。天有雨露,不能无风霜;时有春夏,不能无秋冬。宽仁之后,非继以威猛不可!刑罚的用意,不但是对于已经犯罪之人施以戒,更要使未曾犯罪之人知畏惧。所谓“辟以止辟,刑期无刑”,就是要得到这种效果。岂是妇人之仁、养痈成患的方法所能做得的!至于三苗用肉刑,与我们现在所以要用肉刑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三苗的意思是立威,使人民怕他。我们用的意思是惩凶,使人民不敢犯法,哪里是尤而效之?”
横革道:“同一肉刑,用意如何,哪个能辨得出呢?”
施黯道:“这个容易。以立威为主的,不论是非曲直,以从顺违忤为标准,
冤枉惨死之人必多。以惩凶为主的,专论是非曲直,以法律刑章为标准,策枉惨死之人绝少。这就是分别了。”
夏禹听了说:“讲到用肉刑,恐怕真是势所必至,别无他法了。不过既用肉刑,一出一入,关系甚大,万万不可稍有冤枉。皋陶老病,能否康复,还不敢定。假使有皋陶这样严谨的人,还以不用肉刑为是。”
大臣杜业说道:“某有一个相识之人,性孟,名涂。他不但有折狱之才,而且还有一种技术,专门断疑难杂案,是非曲直如果难分,只要他做起法来,那有罪之人,立时无可抵赖!”
夏禹听了大喜道:“你就去召他来,朕当重用。”
过了几日,孟涂到了,夏禹就叫他做理刑。他是上古时期,继承皋陶主管刑狱的第一人。